Logo
首页RSS源订阅博客

推荐

23

科技

16

技术

93

产品

4

商业资讯

21

设计&艺术

20

独立博客

37

人文社科

4

新闻资讯

32

外文博客

16

微信公众号

318

其他

10
余承东自曝:华为 Pura 80 标准版手机 7 月 23 日开启预售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今晚在微博发布了一个视频,主要介绍了鸿蒙的屏幕防偷窥设计,不过视频中意外透露出了一个关键信息。 视频中手机收到的通知信息显示,“余总,Pura 80 数字版 7 月 23 日开启预售。” 据IT之家了解,华为在 6 月 11 日推出了 Pura80、Pura80 Pro、Pura80 Pro + 和 Pura80 Ultra 四款手机,其中 Pura80 标准版价格当时并未公布,官方只是称该机将于 7 月开售。 Pura 80 标准版的具体配置为:搭载麒麟 9010S 处理器,6.6 英寸 2760 × 1256 分辨率 LTPO OLED 直屏,支持 1-120 Hz 自适应刷新率、1440 Hz 高频 PWM 调光。后置 50 MP 主摄 (F1.4~F4.0 可变光圈,OIS)+13 MP 超广角 + 12 MP 潜望长焦 (OIS)+1.5 M 红枫原色镜头的四摄模组,前置 13MP 自拍镜头。内置 5600 mAh 电池,支持 66 W 有线快充、50W 无线快充、5 W 有线反向充电、无线反向充电。支持 IP68 / IP69 防尘防水、蓝牙 5.2、卫星通信、星闪。

IT之家
2 小时前
小米骨传导耳机 2 参数公布:可监测游泳配速 / 距离数据,32GB 存储空间可独立播放音乐,699 元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小米骨传导耳机 2 现已在京东上架并公布了完整的规格信息,该耳机主打“游泳模式、独立音乐播放、游泳算法”,定价为 699 元,将于明天 10 点首销。 IT之家获悉,这款耳机采用开放式设计,可选黑白双色,匹配亲肤硅胶材质,支持 IP68 防水(可在 5 米水深使用),耳机带有多功能物理按键,支持快捷切歌,耳机内置电池提供至高 12 小时续航。 该耳机提供 24.4x14.45mm 大尺寸单元,支持双麦克风 ENC 降噪,内置 32GB 存储空间,支持独立播放音乐。耳机同时提供游泳算法,搭配耳机多项传感器,可监测用户游泳配速、距离、趟数、换气角度、游泳时长等关键数据。 京东小米骨传导耳机 2699 元直达链接

IT之家
2 小时前
古尔曼:预计苹果 iOS 26 公测版下周推出,iOS 27 开发工作即将启动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在其最新一期《Power On》时事通讯中透露,苹果 iOS 26 公测版有望于下周正式发布。古尔曼表示:“所有迹象表明,iOS 26 将于下周进入公测阶段。”此前,古尔曼在社交媒体上预测,iOS 26 公测版可能会在 7 月 23 日左右发布。 苹果公司此前曾宣布,iOS 26 公测版将在 7 月推出,但未提供更具体的时间。 预计 iOS 26 公测版将与 iPadOS 26、macOS 26、tvOS 26、watchOS 26 以及 HomePod 软件 26 的公测版同步推出,此外,苹果还将首次为用户推出 AirPods 固件更新的公测版。不过,根据苹果的公测网站信息,visionOS 26 并不会推出公测版。 IT之家注意到,目前,所有这些更新的开发者测试版已经发布。苹果公司曾在几年前取消了每年支付 99 美元的苹果开发者计划会员费,但用户仍需拥有苹果开发者账户。 展望未来,古尔曼还透露了 iOS 27 的相关消息。他表示,苹果公司即将正式启动 iOS 27 的开发工作,并将优先开发针对传闻已久的折叠屏 iPhone 量身定制的软件功能,这款折叠屏 iPhone 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发布。

IT之家
2 小时前
台积电嘉义科学园区基建两月爆四起重大安全事故致两死,遭勒令停工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综合台媒《自由时报》《工商时报》报道,台积电位于嘉义科学园区的一大型建筑工地今日发生一起板车倾覆事故。涉事车辆当时载重约 50 吨,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消息。 台积电目前在嘉义科学园区同时进行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此次涉事工地旁边就是施工中的 CoWoS 先进封装工厂 AP7,而 AP7 在过去近两个月来也发生了三起严重工业安全事故,累计已致 2 人死亡: 5 月 20 日一工人从四层脚手架坠落导致瘫痪;5 月 26 日变压器搬运时侧滑,致吊车指挥手伤重不治;而就在 7 月 16 日本周三,又因冰水管路安装时固定失效掉落致一工人身亡。 由于短期连续爆出四起重大事故,台湾地区当局“职安署”已全面叫停台积电在嘉义科学园区的机电工程作业。

IT之家
3 小时前
在水泥中加入海藻,美高校与微软联合研发出新型低碳混凝土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美国华盛顿大学与微软公司联合研发出一种新型低碳混凝土,其关键成分是海藻粉末。这一创新成果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据IT之家了解,传统水泥是混凝土中的关键粘合剂,但同时也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材料之一。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 10%,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一种名为煅烧的碳释放化学过程。每生产一公斤水泥,几乎会释放一公斤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海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具有成为水泥替代添加剂的巨大潜力。 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Eleftheria Roumeli 表示:“水泥无处不在,它是现代基础设施的基石,但其生产过程对气候造成了巨大影响。我们的研究令人兴奋之处在于,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一种丰富且具有光合作用的绿色海藻融入水泥中,以减少碳排放,同时无需复杂的处理过程或牺牲材料性能。” 在传统混凝土研发中,确定最佳成分组合通常需要数年的反复试验,因为每种混凝土样本都需要数周时间固化后才能进行测试。为突破这一瓶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定制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测最佳的海藻与水泥混合比例。通过将测试结果反馈到系统中,团队仅用 28 天就优化了配方,而 Roumeli 估计,如果没有机器学习的帮助,这一过程可能需要长达五年。 “机器学习在帮助我们大幅缩短研发过程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我们引入一种全新的材料到水泥中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Roumeli 说。 与其他需要复杂处理或制造步骤的水泥添加剂不同,绿色海藻可以直接以干燥粉末的形式使用,无需昂贵的加工过程。这使得其成为全球范围内扩大低碳混凝土生产的特别可行的选择。通过将这种天然材料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研究人员设想了一个系统,生产商可以快速开发出根据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定制的水泥配方,无论是不同的藻类品种、食物残渣还是其他生物基添加剂。 目前,该团队正致力于探索不同海藻成分和结构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他们的更广泛目标是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其他藻类品种甚至食物残渣,使全球生产商能够开发出本地化的、可持续的水泥替代品,同时利用机器学习加速优化过程。 “通过将藻类等天然材料与现代数据工具相结合,我们能够实现本地化生产,减少碳排放,并更快地迈向绿色基础设施。” Roumeli 说,“这是迈向新一代可持续建筑材料的令人振奋的一步。” 该研究由微软研究资助,相关成果已发表在《Matter》杂志上。

IT之家
3 小时前
消息称 EA《战地 6》将于 7 月 31 日正式公布,届时将提供游戏实机演示等信息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外媒 Insider Gaming 发文,声称 EA 将于 7 月 31 日正式公布《战地 6》,目前 EA 已邀请内容创作者 / 媒体于 7 月 29 日至 31 日期间提前闭门体验游戏,随后在 7 月 31 日,EA 将通过实机演示、开发者访谈等形式向全球玩家正式公布本作。 IT之家注意到,此前《战地 6》已经出现多次泄露,包括游戏的 Rush 模式实机画面、战役模式片段等,甚至 EA 官方也曾主动分享《Battlefield Labs》的测试片段,展示游戏开发进展。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预计 7 月 31 日游戏公布时,官方也将同步提供游戏 Beta 公测时间表。

IT之家
3 小时前
山姆不懂中国会员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19号商研社,作者:陈泽旋,编辑:黎倩,题图来自:AI生成 山姆又一次陷入争议。 近日,山姆会员商店(下称“山姆”)在国内上新了一款售价49.9元、内含48枚的好丽友派产品。相比市售普通款,该商品“减糖80%”的同时“增加30%可可成分”(下称“低糖好丽友派”),且为山姆渠道限定。这款本为迎合健康消费趋势的新品,却意外引发部分会员的不满。 有消费者将这款“山姆特供”与市售普通款进行对比,发现“山姆特供”在配料上并无明显优化,此外,这款新品含有起酥油、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在公众认知中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配料。这与山姆在中国市场树立的健康形象相悖。 也有不少会员质疑购买会员资格的必要性,“能在家门口超市买到的东西,为什么要特地办卡去山姆买?” 山姆是全球大型仓储式会员制商店,成为会员才可在店内购物,收费标准为普通会员260元/年、卓越会员680元/年。山姆自称更像会员的专属买手,在引进和开发商品时,会站在会员角度思考选品标准,去寻找差异化、高品质、突破性价格优势的商品,其中,“精选”是山姆差异化商品战略的核心。 “低糖好丽友派”掀起的舆论风波迅速扩大,并让外界对山姆的整体定位产生了质疑,连带卫龙、盼盼、徐福记、溜溜梅、泸溪河等国民大众品牌也被卷入其中。 不过据时代财经观察,山姆的线下生意未受明显影响,部分争议商品也仍在畅销。 一、山姆不懂会员了? 在外界舆论发酵后,山姆APP于7月15日晚间下架了“低糖好丽友派”和“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不过,“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又于次日上午重新上线。 7月16日上午,时代财经走访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山姆门店了解到,“低糖好丽友派”确已从货架正式撤下,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是否会重新上架,而“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PANPAN法式小泡芙”(注:盼盼出品)、“徐福记芥末味板烧虾饼”等其它有争议的商品,则均陈列在售。 图片:时代财经摄 时代财经了解到,此次选品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商品配料表的健康属性没有达到会员的预期;二是部分会员认为山姆选品与普通超市出现同质化趋势,对大众品牌入驻存在不满;三是近年山姆多次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7月18日,针对山姆的投诉量达到上万条,原因涉及食品变质、食品出现异物、商品质量问题、服务态度不佳等。 长期以来,山姆宣称“会员第一”,为满足甚至超越会员的需求,坚持严格的选品标准,绝不会在品质上妥协,同时将差异化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是消费者愿意为山姆的会员资格付费的原因。 如今,不少会员对这一理念的感受正在减弱。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徐福记、有友、甘源、溜溜梅、盼盼、喜之郎、泸溪河、卫龙等品牌与山姆集中共创推新,上架山姆渠道限定商品。在山姆占据国内消费者心智之前,其中不少品牌已是家喻户晓,而更突出的问题在于部分品牌或旗下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印记并非高质和健康。 争议商品之一“溜溜梅西梅干”  时代财经摄 “我不排斥大众品牌的入驻,只要品质能够提升,价格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让这些品牌进入山姆也未尝不可”,来自杭州的山姆卓越会员贾莉(化名)表示,“如果山姆的购物体验下降,我的购买需求会跟着降低”,这会影响她后续续费卓越会员。 在会员产生担忧情绪的同时,一个长期存在的困惑再次被拎到台前:为什么山姆频繁下架口碑商品? “之前买过的一些产品,我觉得都挺好的,比如一款辣子鸡,下架之后就没有(重新上架)了”,来自上海的普通会员王媚(化名)十分不解,“而且我喜欢的这些商品都是不受季节限定影响的”。在社交平台上,会员呼声较高、希望回归的,还有太阳饼、法式米布丁、低糖蛋黄酥、杨枝甘露等多款商品。 大众品牌的集中入驻和口碑商品不时下架,让会员的不满情绪持续累积,甚至对山姆的选品策略产生了怀疑,最终,“低糖好丽友派”的上架,成为这股情绪爆发的宣泄口。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2月1日~4月30日,沃尔玛中国净销售额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3亿元),同比增长22.5%,可比销售额增长16.8%。其中,来自山姆会员店的会员费收入增长超过40%。 凭借不断扩大的会员群体及其背后的消费力,山姆逐渐成为沃尔玛中国重要的增长引擎,而如今,这家会员超市或许也需要重新审视旗下数百万会员的真实需求。 二、山姆在中国遇劲敌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近一年,山姆产品频现质量问题,此次又陷入选品风波,是山姆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导致供应链管理能力受到挑战,继而出现品控能力下降。同时,山姆为了控制成本、确保利润和稳定供货,更多地选用了大众品牌或者本土品牌。 1983年4月,全球第一家山姆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开业,又于1996年8月在深圳落地中国的第一家山姆。 不过,入华二十年,山姆在中国缓慢扩张,平均每年开设不足1家,截至2017年底,山姆仅在全国的16个城市拥有19家门店。2018年以来,山姆开启高速扩张步伐。2024年,山姆在中国内地新增6家门店,今年1~5月,新开业门店3家,截至5月底,山姆在国内布局56家门店。2025年,其计划新开8家门店,创下山姆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拓店数。 山姆进入中国二十九年,在消费升级窗口期迎头而上,迅速成为中国仓储式会员制商店的龙头。2019年,在全球市场长期碾压山姆的开市客,第一家中国门店于上海正式开业。开市客的到来,加大山姆迅速最大中国市场的决心。尽管直至此时,开市客在中国仅有7家门店。 山姆广州天河店,时代财经摄 36氪在2024年4月的报道中提到,自开市客入华起,山姆就成立了一个类似“竞对小组”的组织,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全方位跟踪开市客的门店运营,包括商品、供应链、会籍、服务、销售数据等等,这一小组由8~10人组成,一般以门店为中心,分为总部职能组和门店经营组两部分。 与此同时,国内商超市场也在进行洗牌。以步步高、永辉、家乐福为代表的传统商超式微,与之伴随的是盒马、Fudi、大润发会员店等注重供应链和自有产品打造的企业也在抢占消费者心智。 关于选品降级的质疑和货架调整的原因,时代财经向沃尔玛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联储证券研究院分析师易碧归认为,山姆选品风波爆发的根本性原因,是在消费低迷环境中,供给端竞争加剧与需求端结构性变化多重压力的叠加。 在供给端,平台型零食企业尤其依赖线下渠道的大众品牌为维持增长,急于开拓新兴渠道(如山姆)或提升现有渠道效率,产品升级与渠道开拓带来的费用投入与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矛盾。与此同时,山姆等会员店亦面临渠道转型压力,需在激烈竞争中巩固优势,导致供应链出现议价压力与选品冲突。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 “极致性价比”和“营养健康化”的需求愈发强烈,伴随国潮兴起与民族自信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 “价值观站位”(如本土支持、社会责任感)关注度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沃尔玛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兼山姆会员店总裁文安德正式退休,其曾供职山姆中国十二年,带领山姆在国内持续在开疆拓土。接替文安德的则是现沃尔玛国际部营运高级副总裁Jane Ewing,其向沃尔玛中国总裁朱晓静汇报,后者已经执掌沃尔玛中国超过5年。 三、中产没有放弃,争议商品仍然热销 尽管争议不断,时代财经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依然有不少会员对山姆表示认可。 “山姆给我的购物体验一直比较好,我平时习惯闭眼入,不好的东西就直接退货了,售后也很方便,整体的购物体验依然很在线,所以也不会因为一两款产品突然态度大转变”,王媚(化名)表示,在她看来,目前在中国市场,山姆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毕竟也没有别的既方便又与山姆相同品质的选择了”。 时代财经还留意到,山姆的线下生意未受明显影响。在广州的山姆门店,摆放着争议商品的货架前,仍有不少会员驻足挑选,其中,“泸溪河坚果桃酥”在一众商品中更是出挑,会员决策时间较短,甚至拿起后便直接放入购物车。 山姆APP显示,“泸溪河坚果桃酥”凭借超过20万件的月销量,在饼干糕点热度榜中排名第四;而盼盼出品的“PANPAN全麦坚果面包脆”、“徐福记低GI燕麦藜麦蛋糕”则分别月销超过10万件、5万件,在面包糕点热度榜中排名第五和第九。 易碧归认为,社交媒体具有一定的放大与穿透效应,局部选品问题或价格争议极易被快速传播、深度解读,并可能上升至民族情绪或企业价值观层面讨论,最终形成“舆论风暴”。 在广阔的中国市场,山姆仍有大量的拥趸,只是风波平息之后,面对劲敌,需找到兼顾规模与口碑的答案——不止于健康与口味的平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19号商研社,作者:陈泽旋,编辑:黎倩

虎嗅网
3 小时前
Sunrise Raises $139 Million in Pre-A Round as China Ramps Up GPU Independence Push

The rise of Sunrise coincides with a structural shift at SenseTime, which in late 2024 reorganized under a “1+X” strategy. That framework centers the company’s generative AI business while spinning off units in sectors such as robotics, healthcare, and automotive technology.

钛媒体-打开科技 打开财富
2 小时前
中美贸易下降、全球供应链转移,外贸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巴伦精选

全球南方无疑是有希望的增长点。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具备持续增长基础。

钛媒体-打开科技 打开财富
3 小时前
科创板首单“亏收亏”高溢价并购案获批 ;长鸿高科拟购买广西长科100%股权【并购一线】

7月20日最新并购信息及价值分析。

钛媒体-打开科技 打开财富
3 小时前
古尔曼:苹果 2025 款 iPad Pro 将配备双前置摄像头,解决竖屏 Face ID 失效问题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最新消息,苹果公司计划在今年推出的 iPad Pro 上配备双前置摄像头,以解决 Face ID 在竖屏模式下无法正常工作的重大问题。去年苹果对 M4 iPad Pro 进行了重新设计,当时将前置摄像头调整为了横向布局。 IT之家注意到,去年苹果对 iPad Pro 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了新的 OLED 显示屏。作为设计调整的一部分,Face ID 和前置摄像头被移至屏幕的长边,这一改变带来了诸多好处,例如在 FaceTime 视频通话中,用户的眼睛对齐更加自然,Face ID 也能在横向模式下正常工作。 然而,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当用户将 iPad Pro 以竖屏模式手持时,Face ID 的识别功能无法可靠工作。而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在其最新一期《Power On》通讯中透露,苹果将在今年发布的 M5 iPad Pro 上通过增加第二个摄像头来解决这一问题。新增的摄像头将被放置在设备的短边,以便在竖屏模式下使用,这将有助于提升 Face ID 的性能以及在垂直手持 iPad 时的视频通话体验。 除双前置摄像头外,M5 iPad Pro 的另一大亮点可能是搭载全新的 M5 芯片。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 iPad Pro 更新将是一次小幅升级,除了新增的前置摄像头和 M5 芯片外,其他方面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去年的 iPad Pro 已经在设计上进行了重大升级,今年的更新更多可能是对现有功能的优化和改进。

IT之家
4 小时前
古尔曼重申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 iPhone Fold 明年发布,起售价不低于 2000 美元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在最新一期 Power On 通讯中重申苹果可折叠手机 iPhone Fold 将于 2026 年(明年)发布,预计起售价不低于 2000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4359 元人民币)。 古尔曼表示,在过去七年里,三星已经在折叠屏领域完成了艰苦的行军,为苹果 iPhone Fold 应用的各项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后续苹果将通过 iOS 27 充分发挥该机全新形态带来的种种特性,预计将引入全新多任务界面机制、同时还将调整系统 App,令相应 App 在内外屏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 苹果 iPhone Fold 折叠手机假想图 古尔曼同时指出,苹果公司决定推出 iPhone Fold 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市场对此类手机拥有强烈兴趣,公司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大旗下机型在华销量。 规格方面,目前外界普遍预测这款 iPhone Fold 折叠机将配备一块约 7.8 英寸的内屏,以及一块 5.5 英寸左右的外屏。该机在折叠状态下厚度预计为 9mm 至 9.5mm,展开后厚度预计为 4.5mm 至 4.8mm。

IT之家
4 小时前
支持眼动追踪附独家游戏特典,Bigscreen 联合《VRChat》推出 Beyond 2e 定制版头显售 1269 美元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VR 头显制造商宣布联合游戏《VRChat》推出一款“Bigscreen Beyond 2e VRChat Edition”头显,包含眼动追踪传感器的版本定价为 126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9111 元人民币),将于 9 月发货。 据介绍,该版本头显采用 Atomic Purple 紫色透明外壳,号称灵感来自于 2000 年代科技产品,同时在赠送 VRChat 个人资料徽章等独家数字物品特典,并配有定制包装盒。 特典规格方面,这款头显使用 pancake 光学设计,匹配 5120x2560 分辨率 90Hz Micro-OLED 面板,拥有 116 度 FOV,支持以单眼为单位调节瞳距,采用 SteamVR 基站追踪方案(基站需要单独购买)。

IT之家
4 小时前
小米澎湃 HyperOS Beta 版本部分场景天气当前网络不可用问题优化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小米员工本周(7 月 18 日)在小米社区发布公告,对小米澎湃 HyperOS 问题处理进展进行公布,其中提到了 Beta 版本部分场景天气当前网络不可用、超级小爱回复内容不显示文字等问题的优化情况。 IT之家附小米澎湃 OS 系统最新优化进展如下: 已优化问题 Beta 版本部分场景天气当前网络不可用的问题 Beta 版本部分场景超级小爱回复内容不显示文字的问题 部分场景搜索后进入笔记关键词无法高亮显示的问题 处理中问题 部分场景微信通讯录右侧字母索引条无法滑动的问题 部分场景闹钟无法关闭的问题 部分场景游戏工具箱智能插帧无法关闭的问题 部分场景录音机文件未成功下载的问题 部分场景偶现通知栏与锁屏界面重叠显示的问题 部分场景相册照片无法移动的问题 部分场景相册编辑水印功能异常 据IT之家此前报道,小米本周还发布了澎湃 HyperOS 2 系统近期升级功能一览,其中包括 AI 表情替换、苹果 / 小米相册双向云备份等: 萌宠主题上新 | 主题商店新增三款萌宠锁屏 相册编辑焕新 | 界面焕新,提供更多新玩法,如 AI 表情替换等 焕新存储更新 | 点点立即整理,手机常用常新 跨生态相册云备份 | 苹果小米可互相查看云照片

IT之家
5 小时前
美国关税战的三条主线和四种情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编辑:王延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5年7月初,特朗普决定将“对等关税”的实施日期从7月9日再次推迟至8月1日。尽管特朗普强调不会再次推迟,但他会不会再次临阵退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届时的经济金融数据表现。 同时,联邦巡回法院对于“对等关税”案件的审理,也将在7月31日举行口头辩论,在之后几周内公布的裁决结果会不会判决“对等关税”违法?之后的最高法院如何裁决? 不过,对于法律程序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团队也早有准备,其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232、301条款调查,将提供替代性关税工具。 笔者将围绕上面三条主线,即经济金融数据表现、司法判决和替代性关税工具,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演进方向进行分析。如果读者对三条主线比较熟悉,不妨直接阅读后面的四种可能情形。 主线一:经济金融数据表现 4月9日,贝森特曾成功说服特朗普,将“对等关税”的生效时间延后90天。当时,一度有观点认为,贸易鹰派的代表人物纳瓦罗不再重要,但实际上纳瓦罗仍在特朗普的核心团队中(Navarro is down, not out)。特朗普暂停关税,只是出于一时的数据压力,尤其是国债,以及零售商游说中的通胀压力。 因此,贝森特和纳瓦罗构成了跷跷板的两边。一旦经济金融数据持续向好,纳瓦罗这边就占上风,特朗普就会采取强硬政策,比如近期,在经济数据稳健、美股持续创出历史新高的背景下,特朗普显然加码了对其他国家的压力。一旦数据面临压力,贝森特这边的理性声音就会再占上风,关税政策就可能面临调整。 政策如此反复之下,华尔街开始流行TACO交易。这是个双关语,原意是墨西哥卷饼,现在的意思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TACO交易确实会熨平资产价格的波动,但这也可能鼓动特朗普更加冒进。 总体上,根据经济金融数据这条主线,可能会出现:情形一,经济数据强劲、强势按期征税;或情形二,经济数据不佳、关税再次延期。 主线二:法院判决的变数 5月下旬,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以“贸易逆差”为由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进而发起对等关税的做法,超出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的授权范围。因此,“对等关税”政策被判定违法。这一裁决令特朗普的关税计划蒙上阴影。不过,特朗普政府已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 在上诉期间,政府成功申请到暂缓执行初审判决的紧急命令,暂时维持了既有政策。7月31日,联邦巡回法院将举行口头辩论,并在之后几周内发布裁决结果。但无论结果如何,败诉的一方都会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因此,“对等关税”存废的最终判决权有较大可能掌握在最高法院手中。 最高法院的态度具有决定性,这仍不完全确定。由此可能产生三种情形:首先,最高法院判决全面支持特朗普。此时,事态发展将回到特朗普政府根据经济数据进行选择的情形一和二,对此不再展开分析。 但是,这种判决将为总统权力的无限扩张开辟危险先例,甚至可能挑战三权分立的政体基础,因此这种可能性较小。相反,最高法院也可能判决特朗普政府完全败诉(情形三),但这种可能性也较小。因为这可能使得司法权、行政权面临严重碰撞。 结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构成来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最高法院部分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情形四),比如选择性支持部分关税措施,或者在事实上延长暂缓执行禁令的时间,为特朗普推进替代关税的全面生效赢得时间。 主线三:对等关税的替代方案 就“对等关税”可能受挫,特朗普团队也有备用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232条款、《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前者授权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进口,特朗普在上一任期曾据此对钢铝行业征收关税。 动用232条款需要商务部调查认定进口威胁国家安全(流程长达270天),且关税必须针对特定产品,但是一旦调查完成,总统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设定关税。 特朗普政府已经在为新一轮232调查铺路,涉及木材与木料、铜、半导体、医药、卡车、关键矿产、商用飞机与发动机零件等行业,其中一些行业已经陆续开始执行关税。 其中,对关键矿产的232调查文件中,将电池、电动汽车作为关键矿产的衍生品。也就是说,只要关键矿产的232调查出结果,就可以将电池、电动汽车等衍生品也直接纳入232关税范围内。 301条款则允许美国在认定他国存在“不公平贸易做法”时,对该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在上一任期,特朗普也曾使用该条款对我国征收关税,这一权力需要通过美国贸易代表的调查程序,目标可以是特定国家的广泛商品。相比于“对等关税”,301和232都是“点状打击”:前者针对特定贸易违规的国家,后者针对特定行业。 此外,特朗普还可动用两个潜在威力巨大的条款:《1974年贸易法》122条款和《1930年关税法》338条款。 前者授权总统在出现重大国际收支逆差等情形时,可以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征收最高15%的关税,不超过150天。这一条款无需任何调查即可启动,是最快速的替代方案。 当然,122条的执行时间较短,续期必须经过国会同意。338条款更古老,在他国对美实施歧视性政策时,总统可对其商品加征最高50%的报复性关税。其优点是时间可以很长,也无须复杂调查。但其最大问题是,从未被真正动用过。 基于三条主线,至少有以下四种基础情形:一是经济数据好,特朗普强势按期执行“对等关税”;二是经济数据差,再次延期执行,按照目前市场对下半年经济数据的预期,前者可能性大于后者;三是最高法院认定“对等关税”违法,完全禁止,这种可能性较小;四是最高法院有限支持“对等关税”,这种可能性较大。关于情形一和二,经济数据也可能处于好和差之间,则政策执行可能是情形一、二的组合。对于情形三、四,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有不同反应,尤其可能加速建立备用的关税工具箱。 情形一:经济数据强劲,强势按期征税 以8月1日的期限为例,如果届时经济依然表现坚挺——失业率仍稳定在4%左右的低位、核心通胀继续保持在2%~3%,金融市场也未出现剧烈波动——特朗普很可能选择强硬推动对等关税按期落地。 在这一情形下,预计特朗普政府将采取“两手抓”策略:一方面通过行政令对相应国家商品提高税率,兑现此前的关税通知函;另一方面宣称随时准备与对手国家重启谈判,将高关税作为讨价还价筹码。 市场反应短期内可能紧张,但未必恐慌。事实上,截至目前,美股等金融市场对关税反复已有一定“免疫力”,甚至在近期还屡创历史新高。这可能是市场投资者考虑到了TACO带来的资产价格“下跌-上涨”循环,这种预期会熨平资产价格的波动。 不过,在此背景下,市场的冷静、资产价格的稳健,反而会印证特朗普的判断、助长特朗普的胆量,使其更坚定地实施高关税政策,直到经济数据真正面临更大的麻烦,最终政策选择还将进入到情形二。 情形二:经济数据不佳,关税再次延期 还是以8月1日的期限为例,如果届时通胀压力重燃、消费下降、失业率抬升、金融市场走弱,此刻强推高关税无异于火上浇油。特朗普很可能选择再次推迟“对等关税”,并为此寻找台阶。例如声称,“某国在最后时刻作出了重要让步,美国决定延后关税以观其行”作为理由。 然而,反复延期也会暴露特朗普的被动地位和内部分歧,这可能削弱美国在谈判桌上的信誉。别的国家可能会减少让步、放缓谈判节奏。 对此,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可能加倍使用强硬措辞,以掩饰其实际行动上的后退。因此,情形二是特朗普不愿看到,但有可能被迫采取的做法。当然,实际情况也可能是情形一和二的组合,即对一部分国家强硬实施事前宣布的关税,但是对另一部分国家宣布再次延期。 情形三:最高法院认定对等关税违法 对最高法院来说,首先存在是否受理上诉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下级法院裁决论证详实,且涉及宪法原则,最高法院较大概率会予以重视。那么大法官们的倾向如何? 虽然大法官们的意识形态偏向于保守派,共和党背景的大法官占据9个席位中的6个;但是,“对等关税”涉及的不仅是意识形态问题,更是宪法原则与法律授权界限问题。因此,不能完全用所属党派来划分立场。 具体地,在保守派法官中,如戈萨奇、巴雷特、卡瓦诺,近年来就明确强调司法克制和严格的宪法原旨主义,可能在本案中对“对等关税”政策表示怀疑。 因此,最高法院可能判定总统滥用IEEPA法案、违宪越权,那么特朗普就必须立即停止征收“对等关税”。这对特朗普及其贸易团队都将是重大挫败,可能引发政治碰撞。特朗普可能会猛烈抨击法院,认为其阻碍追求公平贸易。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特朗普可能拒绝执行最高法院裁决,指示政府机关继续征收“对等关税”。这将引发严重的宪政危机,甚至可能引发弹劾动议。 不过,在历史上,总统公开违抗最高法院裁决极其罕见。即使特朗普一向对司法不满,他也不得不考虑法院权威和执法问题。因此,特朗普公开对抗最高法院裁决的可能性较低。 对特朗普来说,更现实的做法是在立法层面的补救。比如,提前布局,通过国会立法推动“对等贸易法”或类似的新法案,为总统征税提供明确授权。实际上,今年初就有众议员提出了《美国对等贸易法案》。如果最高法院判决不利,共和党会在国会加紧推动该法案的通过。 这类法案一旦通过,将为特朗普重新实施对等关税打开合法通道。然而,这一方案也可能面临程序障碍,民主党有可能利用阻挠战术(如无休止地辩论)拖延或阻止法案。此外,授权总统无限制征税在共和党内部,也可能存在不同意见。在传统保守派中,许多人信奉自由贸易原则,并不愿看到关税大权完全集中于白宫。因此,通过立法来进行补救的方案但前景不明。 总体来看,最高法院如果判特朗普败诉,最可能的结果还是特朗普遵从裁决,但立刻寻求替代手段,包括使用其他立法手段,以及上述提及的301、232、122、338等条款作为替代工具。 情形四:最高法院有限支持特朗普 与全面肯定、全面否定两种极端情况相比,有限支持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最高法院全面支持特朗普的政策,则将开创总统无限制征收关税的先例,这就违背了保守派强调的权力分立原则。 近年来,即使是保守派大法官,也有人强调,国会不能无限制地将立法权力授予总统或行政机构。相反,如果贸然全面否定“对等关税”,法院可能被指责“插手政治”或“削弱总统在国际谈判中的筹码”,尤其在敏感的国际贸易局势下可能引发政治风暴。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最高法院有限地支持部分关税措施,同时对总统权力范围提出限制。例如在审理过程中,最高法院可能允许暂时维持关税政策,同时对IEEPA权力进行范围和时间上的限制,以及通过延长暂缓禁令时间、较晚公布不利的判决结果等方式,在事实上为特朗普推出232条款、301条款等替代方案争取时间。 在这一情形下,最高法院大概率在2025年底或2026年上半年作出最终判决。这将为特朗普寻求其他替代方案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从长期来看,最高法院的判断可能会提醒国会,应当强化立法的明确性,通过新的立法来进行补充限制,而不是依赖IEEPA中模糊不清的表述来判断是否能够授权,从而避免将来出现类似的争议。 一、无论何种情形,替代关税逐步就位 无论法律战结果如何,特朗普政府早已开始准备替代工具。从232行业关税来看:目前钢铝关税依然有效,针对乘用车和零件的232关税也从4月(乘用车)和5月(零件)起正式执行。从今年年初上台以来到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还启动了对木材、铜、半导体、医药、关键矿产、商用飞机等行业的232调查。 未来也不排除针对电动车、电池、生物技术等与中国等国家产生竞争的行业展开232调查。美国商务部通常有最多270天的时间完成调查并提交报告,之后总统有90天时间决定是否实施关税或其他措施。按这个时间,上述232行业关税将在2025年底到2026年初陆续宣布生效。 而且,这些关税的实际生效时间可能会更早。比如,对关键矿产的调查设有加速流程,调查报告的提交时间缩短到了180天。另外,按流程来说,对铜的调查最迟要今年年底提交报告,但实际上,在7月上旬,白宫就收到了报告,并宣布从8月1日开始实施50%的铜关税。可见,上述232行业关税出台的时间,部分可能会快于常规的时间进度。 232条款还有个特点,其适用于行业维度,如钢铁、铝等。但是特朗普在2018年推出钢铝关税时,对加拿大、墨西哥给出了临时豁免,后续还与韩国达成配额协议,豁免了关税。由此可见,在总统的裁量权之下,也可以实现“国家差异化执行”,为双边谈判提供空间。 与232形成互补,301关税可以直接差异化国别税率。例如2018年针对中国的301关税,2025年针对中国的船舶、海运、物流和造船行业的301调查和限制。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在对欧洲多国进行数字服务税的301调查。7月9日,特朗普还指示USTR对巴西数字贸易政策启动301调查。如果“对等关税”面临失效,特朗普可能会宣布对主要贸易顺差国发起301调查, 232和301都曾多次被使用,法律基础稳固,这将成为特朗普替代方案的主力工具。从法律程序来看,232关税的推出过程更快,最高法院如果有默契,完全可能为232关税的全面出台争取到足够时间。可以预计,如果对等关税被禁,则未来半年到一年,美国实施的新关税总规模将再度接近现有“对等关税”方案的覆盖范围。 此外,特朗普还可能引用《1930年关税法》第338条,对“歧视美国产品”的国家或地区加征最高50%的关税,甚至不排除动用《1974年贸易法》第122条,以国际收支严重失衡为由,对所有进口商品临时加征最高15%的附加税(最长期限150天)。 不过,这两项措施从未真正实施,所依据的法律较为久远,其动用过程存在程序和司法挑战的风险,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最后,采用《1974年贸易法》的201关税的可行性较低。201关税要求证明某类商品进口激增,且已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伤害”,这一标准难以适用于覆盖全行业的普遍性关税。尽管如此,特朗普仍可能将201关税作为短期威慑和谈判筹码,向贸易伙伴施压。 二、即使达成协议也不意味着谈判结束 当前,英国、越南、印尼是少数几个与美国达成初步协议的国家。但即使是这些国家,要达成具体、正式的协议还需要更长时间。 以仓促达成的“美英经济繁荣协议”为例,这个协议对汽车、航空、农业等行业有一定实质意义。但是从英文名称Economic Prosperity Deal(EPD)来看,其更重要的性质还是“交易”,或者说是一个“任务书”,只是为将来详细的谈判设定了边界和议题。真正的“协议”、关键内容,仍需要在后续谈判中敲定。 具体地,EPD明确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协商的领域,钢铝配额细则、药品市场准入、数字贸易与技术监管,出口管制、供应链安全等,但大部分条款都是原则性承诺,而不是即刻实施的细则。此外,英国当前面临经济压力、内部党争、社会分裂,这些也是EPD后续谈判的变数。 美国与越南的协议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越南政府甚至声称尚未正式确认具体条款。从公开信息来看,该协议也是一个框架性协议。比如:转运的定义与测量方法,执法标准、执行机制、申诉机制、过渡期限,具体适用的产品清单和行业范围。 此外,协议同样提及了其他一些后续谈判的领域。从现已达成的少数协议来看,特朗普的做法是:先设定关税大棒进行施压,然后与伙伴签署“框架性协议”。这在一方面是为了早期收获,另一方面可以暂避冲击,至于细节和实质内容,后面再谈。 此外,美国与欧盟的关税谈判可能更加旷日持久。原因在于,这不仅要在欧盟层面达成共识,还需要27个成员国的议会逐一批准。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反对或保留意见,都可能导致谈判反复修改、重新磋商。复杂的多边程序和欧盟内部的利益平衡,让美欧关税谈判可能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这一轮特朗普和各国的关税谈判,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特朗普的政治词典中,关税一直是“最优美的单词”。然而,这一次他可能会有不同的体会:盟友国家对关税策略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正在悄然积累;特朗普反复的TACO行为,也让市场投资者和各国政府对“交易的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特朗普热爱的关税刀子变钝,最现实的可能是:接下来的三年多,每年都将是关税之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编辑:王延春

虎嗅网
3 小时前
完蛋,我被“主理人”包围了

题图来自:AI生成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被“主理人”包围了。 周末的创意市集,十个有八个摊主名片上印着“手作/陶艺/XX主理人”;手机一滑,社交媒体的时间线上,从咖啡烘焙、中古家具,到塔罗占卜、宠物美容,人人皆可“主理人”;甚至打开微信搜主理人,就能搜出来两三个ID挂着这名字的好友——这个词汇的浓度,已经高到令人无法忽视,甚至有点无法直视。 有人说,在上海,掉块砖头都能砸到10个主理人;吐槽博主和脱口秀演员已经开始编排主理人的段子;有媒体开始讨论所谓的“主理人经济”;还有人急火火上了“主理人”的车,尝试在里面捞一桶金,但最终却草草收场。 “主理人”,这个曾经还逼格满满的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一地鸡毛”?又为什么会这样? 一、一场标签的通货膨胀 到底什么是主理人? 一些时尚杂志会告诉你,它最早舶来于日本潮流文化。在那个语境下,“主理人”是潮流品牌的绝对灵魂,是集创意、决策、运营乃至精神领袖于一身的核心角色,是一个品牌的“人格化”。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认可乃至崇拜品牌主理人。 传入国内后,它最初被用于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深耕的先行者——独立设计师、买手店老板、文艺空间经营者。他们用这个词,将自己与纯粹的“商人”或“店主”区分开来,强调其中蕴含的个人审美与文化属性。 这么一听,是不是觉得最开始的“主理人”超文艺,超帅气,超有逼格——一般这种词的下一个命运,就是泛滥化。 大约从2023年开始,从线上到线下,“主理人”的门槛被踏平了。它从原先的小众圈层迅速下沉,渗透到商业领域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最终,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标签通货膨胀”。 线上,打开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输入“主理人”,你马上就能进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主理人宇宙”: 律师自称“法律主理人”,仿佛经手的不是案卷,而是一件件“艺术品”;装修设计师人均“空间美学主理人”,承诺的不再是装修工程质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兑现;卖面膜的微商转型,成了朋友圈里的“美学主理人”;算命的塔罗师是“神秘学主理人”;情感博主是“亲密关系主理人”;宠物殡葬师自称“生命告别主理人”;连提供企业注册服务的,也摇身一变,成了“创业主理人”…… 线下,则表现出一种肉眼可见的、高度同质化的“主理人式”消费场景。 走进商场或艺术街的创意市集,仿佛进入了一个“主理人标准化生产车间”——摊位上无一例外地铺着米白或卡其色的亚麻桌布,摆着手工皂、香薰蜡烛或者各种“made in Yiwu”小商品;旁边一定有一块牛皮纸或水彩纸价签,用略带潦草感的字体写着产品名——绝不能是“薰衣草蜡烛”这么直白,必须是“普罗旺斯假日”或“入夜前の梦幻”这类引人遐想的诗意短语。 摊位后的“主理人”们通常穿着宽松的棉麻服饰,或是复古的灯芯绒,表情淡然,带着一种“你懂的自然懂”的疏离感和松弛感。他们会用平静的语调向你讲述作品背后“独一无二的灵感”和“纯手工的温度”——当然,价格也自然地包含了这份“温度”的溢价。 离开市集,拐进街角一家新开的咖啡馆,店铺不是工业风就是侘寂风,水泥墙、金属管、枯山水是标配,墙上挂着名人签名照或中古纪念品,至少来自五个以上国家和地区。菜单极简,往往就写在吧台后的小黑板上,只有几种单品豆手冲和意式,名字通常不会低于七个字,价格最低也得49.9。你若小心翼翼问一句“有没有抹茶拿铁”,那个穿着复古围裙、留着胡子、手臂上有纹身的主理人可能会从他那台昂贵的咖啡机后抬起头,淡淡地告诉你:“Sorry,我们这里只做精品特调”。 这种被精心“主理”过的消费体验,起初或许新奇,也不乏一些认真投入其中的创业者。 但当它泛滥成灾时,消费者便只剩下审美疲劳和被“割韭菜”的不快。在曾经力推主理人文化的小红书,对“主理人”的吐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正确”。 上个月,一则小红书热贴成了这种情绪的集中释放地:博主去到某城市一家新开的茶室,正好碰到店老板的朋友过来,老板便一起招待了,这让她各种不适,感觉自己怎么都融入不进去。这条笔记评论区成了大型主理人吐槽现场: “现在看到‘主理人’三个字就想跑,感觉是‘我要开始割韭菜了’的文艺说法。” “一杯手冲咖啡88元,问主理人豆子是什么风味处理法,他支支吾吾半天说‘就是那样的感觉’,好像他还不如我懂咖啡。” “现在的装修公司,10个设计师8个是‘设计主理人’,收费贵一截,等出了问题,谁也找不到那个‘主理’的人。” “我和我老公去一个烘焙店买面包,我老公问老板这个多少钱,店家说我不是老板我是主理人……” 笔记原文后来被茶室主理人看到,当事人最终在社交媒体上无奈自嘲:“别叫什么主理人了,叫我们‘个体户’吧。” 这句自嘲,精准地刺破了“主理人”标签的华美泡沫,也引出了背后的问题:这个不高不低、不土不洋的标签,究竟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二、为何人人都爱“主理人”? “主理人”的泛滥,绝非偶然。它精准地切中了当下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复杂的心理需求和身份认同渴望。 正如一位脱口秀演员曾在段子中调侃的:“叫‘老板’,显得太商业,浑身散发着铜臭味;叫‘个体户’或‘店主’,又太接地气,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而‘主理人’,不高不低,不卑不亢,刚刚好。” 这个词巧妙地为很多小创业者们提供了一种体面的自我介绍:它既暗示了自己是掌握决策权的“经营者”,又通过“主理”二字,为这份事业披上了一层文化、审美和创造性的外衣。它满足了当代年轻人既要赚钱谋生(里子),又要彰显个性品味(面子)的双重心理。 在这个标签下,开一家小店不再仅仅是“做生意”,而是“创造一个作品”“主理一种生活”。 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早已预言,后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其背后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当这一理论应用到“主理人”现象上,便再恰当不过。 当下的消费者,尤其是在新消费领域,他们购买一杯咖啡,不只是为了咖啡豆的香气,也是为了购买这杯咖啡所代表的“慢生活”符号;他们购买一件独立设计师的服装,除了面料舒适外,更是为了购买其承载的“不盲从”的个性宣言。 而“主理人”,正是这个符号消费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通过精心打造的店铺空间、产品设计、社交媒体形象,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范本”。 消费者通过购买他的产品,仿佛也分享了这种理想生活的一部分。反过来,创业者给自己贴上“主理人”的标签,本质上也是将“自我”进行了一次商品化和符号化包装。这个标签成了一种高效的社交货币,向世界宣告着:“我拥有独特的审美,我在从事一份很酷的事业,我是一个有趣的人。”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时代情绪下,身份焦虑的“软着陆”。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传统的职业路径越来越难走,“上岸”的独木桥拥挤不堪。在“打工”与“躺平”之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第三条路——成为一个微型创业者,一个“数字游民”,一个“一人公司”。 不上班自然很自由,但这种自由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身份不确定性和归属感的缺失。“主理人”这个标签,恰好为这种漂浮的状态,提供了一个体面的“锚点”。 它让“在家办公”听起来像是“在工作室搞创作”,让“没找到工作所以只能进货摆摊”变成了“在实践我的商业蓝图”。它是一个温柔的缓冲垫,一个心理上的“避难所”,帮助年轻人在剧烈变动的社会中,为自己寻找到一份看似稳定且有价值的身份认同,以对抗内心的焦虑与迷茫——我是主理人,我在做事,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反正我不是无业游民。 三、主理人,到底“主理”什么? 吐槽归吐槽,一个真正的主理人,到底应该“主理”什么? 成都一个知名品牌的主理人“大树”曾在一篇采访中直言不讳讲: “(主理人)不是一个阳春白雪的概念,很多人把主理人的创业包装为一种高格调的生活方式,不是这样的。主理人首先需要是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是需要对品牌营销、产品逻辑、运营痛点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要真的会经营品牌。” 这其实一个再直白不过的商业常识:任何主理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商人。 浪漫情怀和独特审美,是品牌的魅力加成,但绝不是商业模式的全部。一个真正能穿越周期、长久做下去的“主理人生意”,至少要满足三点: 1. 品牌深度 伪主理人常常将“自我表达”凌驾于产品之上,而真主理人则懂得,产品才是最好的表达。 他们的审美、理念和专业能力,都最终物化在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或服务之中。这种物化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若是一家咖啡店,就体现在反复筛选的咖啡豆品种和百次调试的饮品口味;若是一家饰品店,就体现在每一件手工作品的精心打磨和超过量产货的审美品质上,等等。 我曾在绍兴偶遇一家旧书店,店里都是老板走访全国各地,找到的各种绝版图书,网上完全找不到。他为每一本旧书都做了精心的二次包装和清晰的分类陈列,几十元的价格,还附赠一个原创手提纸袋。若你有时间和老板聊聊,他还可以和你讲讲淘书过程中的种种奇遇趣闻。 在这里,价值的核心并非“主理人”的故事,而是每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本身。 类似的店铺在各地都有。新华社半月谈曾报道过大连的唱片店“B-side”,主理人刘刚已经经营二手唱片生意五年。他不仅搜罗了一大批不同年代、风格的老旧唱片,还借此累积了一群热爱音乐的顾客。他们偶尔会在店里和海边举行音乐活动,吸引不少人驻足。在刘刚看来,主理人商业“不仅仅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关系,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生活方式的传递”。 反观一些在网上流传的“上海咖啡馆主理人”故事,因顾客一句“特调不好喝”,便大发雷霆,斥责顾客“不懂欣赏”。这便是典型的本末倒置。这完全不是在服务顾客,而是强行要求顾客为自己的“自我表达”付费。 2. 用户连接 许多伪主理人,沉迷于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希望对消费者进行单向的“品味教育”。但真正成熟的品牌关系,是双向的、共建的。一个优秀的主理人,更像是一个社群的“首席服务官”。 他们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筛选并凝聚了一批气味相投的用户。他们珍视用户的反馈,愿意与用户平等地交流,甚至邀请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共创中来。他们构建的不是一个崇拜者的“粉丝团”,而是一个有来有往的“朋友圈”。 这方面,并未自称过“主理人经济”的阿那亚,倒是有几分影子。阿那亚的社群运营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地产项目。其主理团队通过组织大量的文化艺术活动、建立丰富的社群组织,将业主从“消费者”变成了“社区共建者”。这种深度的用户连接,才是品牌最坚实的护城河。那些只活在精修图和滤镜里,对用户的真实差评视而不见的网红店,其生命周期往往如昙花一现。 3. 商业可持续 这是最实际,也最容易被“情怀”掩盖的一点。任何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实现持续的盈利,那么一切的审美和理念都将是空中楼阁。如大树所说,“一个真正的主理人,必须是一个精明的经营者。” 他需要懂财务,能看懂利润表,会计算成本和回报率;他需要懂营销,知道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精准的客流;他需要懂供应链,确保产品的稳定出品。盈利从来不是一个可耻的目标,恰恰相反,它是品牌能够生存下去、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保障团队成员生活的根本前提。 无数火了一轮就销声匿迹的网红品牌,无数开业三个月就黯然关门的打卡小店,它们的失败,很少是因为情怀不够,大部分就是很直白的四个字“赚不到钱”。一个合格的主理人,必须能在理想主义的热情和现实主义的算计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要优雅,也要恰饭,要逼格,也要谋生。 在搜集这篇文章素材时,我在某个评论区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他说,等他开了咖啡馆,他就在门口挂一个牌子,写上: “这里没有主理人,只有一群认真生活的人。” 这句话,或许为这场关于“主理人”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最质朴也最深刻的注脚。 资料来源: 新华社半月谈丨主理人商业主打“小而美”新消费 Brandstar丨从买手到主理人,在小红书做生意的另一种可能 成都商报丨成都那么多“主理人”到底在“主理”什么? 中购联丨个体户老板≠主理人,购物中心要找的主理人应该是这样的 和创分享丨为什么“主理人”商业会爆发?他们到底“主理”了什么? 咖新社丨莫名流行起来的“主理人”,为什么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群嘲? X博士丨求你别再叫主理人了

虎嗅网
4 小时前
跑步品牌Ciele携手滔搏进军中国市场;欧莱雅、星巴克中国、麦当劳中国等亮相链博会;爷爷不泡茶官宣舒淇为品牌代言人|消研所周报

三宅一生旗下男装「IM MEN」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馥绿德雅全球首款「琥珀」护发精油上市。

钛媒体-打开科技 打开财富
3 小时前
制冷剂6月海关出口数据

同时, 相关数据也可以适当地关联二季度巨化制冷剂销量同比去年同期少了1万吨左右, 对此,6月海关出口数据较大程度上似有佐证, 制冷剂出口单价表现突出,在整体数据上的表现强于整体出口量, 1-6月三代的累计出口量还在为1-2月因海关编码变化导致的出口大幅减少补欠帐。 其中: 三代王牌R32、R454B表现亮眼; 三代第二主力品种R134出口同比双位数下降(25年配额减少7000吨,其中出口配额减少5400吨)。 二代R22出口同比则大幅负增长。 一、1-6月三代制冷剂出口量情况 注:2025年R134配额年初下发及年中调整后,同比去年全年减少7400吨,其中:出口配额减少5200吨,内用配额减少2200吨。 二、1-6月三代制冷剂出口单价情况 总体上,个人认为在配额制+特许经营商业模式下,价比量要重要得多,价格上涨空间大,量的增减都非常有限,而下游需求将呈现中长期温和增长趋势。 三、三代核心品种R32出口情况 空调出口排产从5月开始连续几个月负增长,但R32不仅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而且内销、外销价格也是表现最好的品种,值得好好思考内在逻辑。 四、三代主力品种分月度国内各主要出口省份情况 如下表, 6月份单月R32出口有的出口大省数据有异常,在价格大涨、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控量?值得继续跟踪。 五、2025年1-6月二代制冷剂R22出口持续同比负增长 1、R22出口量情况 6月单月二代R22出口5935吨,同比减少4479吨,同比-43%。 1-6月累计二代R22出口26121吨,同比减少13216吨,同比-33.6% 2、R22出口单价情况 2025年1-6月R22出口单价(剔除以原料级R22出口目的地为主日本之后)分别为: 24634元、28999元、26274元、29301元、28032元、29394元, 去年同期单价(同一口径)分别为: 15572元、15994元、16359元、16230元、16760元、16725元。 3、R22出口省份额情况 2025年上半年R22出口各主要省份中,浙江省出口同比减少近7000吨,山东省同比减少近5000吨左右,江苏省出口同比增加1000吨左右,有点意思。 六、国内内销价格对比 本话题在雪球有58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今日话题 - 雪球
3 小时前
AK112 世纪 BD 即将来袭:康方年内望 2800 亿

这啥玩意名称咋想的… 但是,不影响人家的逻辑和思维水平啊$康方生物(09926)$ 写的挺好,说的清楚,核心矛盾都讲明白了。$Summit Therapeutics(SMMT)$ 以下是近年来本人自己动笔的第一篇文章,以前说的多,写得少,真正动笔的时候才体会到团队小伙伴的不容易,也劝解各位多体谅团队小伙伴们。 围绕主题是康方生物AK112的接下来的BD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 文章很长,希望看官们耐心看下去。 核心结论如下: 1、AK112被MNC公司们提前确认为下一代肿瘤药王; 2、AK112再BD给MNC公司之后,预期给康方在未来15年带来55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提成(纯利); 3、多家 MNC公司超300亿美元下单,产业巨头用行动将AK112的 OS 疑虑彻底消除; 4、我们认为这是康方基本面的重大突破, AK112 所有创新价值和领先优势,将快速转化为全球价值和优势; 5、我们测算 AK112 BD成功之后,康方的合理估值在2800-3000亿之间; 6、下一代药王的BD是全球制药界盛事,我辈投资人怎么说也得参与一下,按照现有价格,还有 120% 以上的年内空间; 7、我们预期 ak112 之后,AK104 的 BD 也将在年内接踵而至,如若达成,未来 15 年将为康方再带来 400 亿美元的销售提成(纯利),2026 年康方合理估值预期提升至 3000-3500 亿; 8、AK112之外,康方还有AK104、AK117、好多双抗、双抗ADC、三抗……我仿佛看见了中国第一家MNC公司正在向我走来。 一点思考背景:1、 按美国市场规律,领先 3 年就基本拿下 70% 以上市场份额,领先 5 年就需要代差级临床优势才能替代(通过头对头);2、AK112 和 AK104 都已披露多个三期数据,都已获批多个适应症,成药性已经不存在风险。 以下是详细情况: 背景方面,Bloomberg和CNBC都发了小作文,Summit正在和MNC谈AK112 的BD,这个事本身在大家预期之内,毕竟Summit再牛也只是一个小公司,小作文的价值是宣告了这个事已经在启动:肯定是巨头,肯定超过 300 ,无限接近项目达成。那么现在来聊一聊价值的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思考,由于想呈现整体性,很多数据测算细节等等一笔带过,另外测算不够严谨,假设的科学性有欠缺,但是作为二级市场投资参考是足够了的。供大家参考: 一、PD-1/VEGF双抗:被全球MNC认可为最可能成为下一代肿瘤药王的产品 主要源于AK112以下III期研究,让全球产业界认为PD-1/VEGF双抗具有全面迭代PD-1疗法,改变临床治疗格局的能力: 1)AK112在一线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打败药王帕博利珠单抗(HARMONi-2):证明了在不依赖其他药物的单药比较中,AK112比PD-1疗法具有好的临床疗效; 2)AK112在EGFR-TKI耐药肺癌取得全球最好的临床数据(HARMONi-A和HARMONi):证明了AK112对于亚洲人群和欧美人群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价值可在不同市场区域复制); 3)AK112联合化疗打败替雷利珠单抗+化疗(HARMONi-6):证明了AK112联合化疗比PD-1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是PD-1疗法最强战力)拥有更好的疗效; 4)在PD-1核心适应症领域:最核心的肺癌领域,AK112已经在全球开了7个III期研究(肺癌一线、肺癌二线、小肺、肺癌免疫耐药等);在PD-1其他核心适应症方面:AK112 针对一线MSS型结直肠癌、一线头颈鳞癌、一线胰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一线胆管癌等开了一系列III期研究,这些适应症此前披露的II期数据均优于PD-1类药物,其他20多个适应症的II期研究已披露的数据也优于PD-1类药物。 AK112 同时拥有 pd-1 和 vegf 的优势,消除了这两种药物的短板,PD-1 药物中仅仅 K 药和 O 药的年销售额就近 500 亿美元,贝伐珠单抗专利过期前也是百亿美元级别的药物。AK112 是全球目前最具成为下一代肿瘤“药王”的产品。 二、全球MNC面临最严峻专利悬崖:默沙东、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已投入近300亿美元 1、MNC公司未来5年专利悬崖缺口超过2000亿美元: 未来5年是全球制药巨头(MNC)有史以来专利悬崖最严重的一年,各家公司重磅炸弹专利到期造成的销售缺口情况看(美元):默沙东386亿、强生214亿、百时美施贵宝212亿、辉瑞158亿、诺华118亿、阿斯利康118亿、赛诺菲116亿、安进77亿、礼来71亿、罗氏71亿、安斯泰来63亿、艾伯维49亿……,仅仅这12家MNC公司,未来专利悬崖的缺口就高达1653亿美元。 专利悬崖带来的销售缺口是 mnc 职业经理人未来 5 年最核心的考核指标,所有 mnc 公司为了解决从问题都已经疯狂,仅仅 2025 年已投入超过千亿美元并购和引进资产。 2、每家公司都希望拥有一款PD-1/VEGF:下一代肿瘤药王之争 可以看到,专利悬崖缺口最大的前4家公司中,为了获得PD-1/VEGF双抗,默沙东押了33亿美元、百时美施贵宝总对价押了220亿美元,辉瑞押了60.5亿美元。 在MNC眼中,谁可以率先拿下PD-1/VEGF双抗,谁就可以拥有下一代肿瘤药王,从而全球排名中稳坐头把交椅10年。 高盛2025年3月的报告中,AK112在2041年预期销售额是530亿美元。 三、AK112比其他PD-1/VEGF双抗总体领先5年左右 1、康方AK112临床布局情况: 在PD-1核心适应症领域:最核心的肺癌领域,AK112已经在全球开了7个III期研究(肺癌一线、肺癌二线、小肺、肺癌免疫耐药等),3个是国际多中心III期;在PD-1其他核心适应症方面:AK112 针对一线 pMM型结直肠癌、一线头颈鳞癌、一线胰腺癌、三阴性乳腺癌、一线胆管癌等开了III期临床。AK112总共开了 13 个III期临床。已开III期临床的适应症对应的已披露II期数据均优于PD-1类药物,其他20多个适应症的II期研究已披露的数据也优于PD-1类药物。 2、三生SSGJ-707临床布局情况: 据东吴证券2025年3月研报:707在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等)开了II期研究,还有1项实体瘤的I期研究。707的pd-L1阳性非小应该也要开III期了。 3、礼新LM-299临床布局情况: 据默沙东与礼新合作时的新闻稿,LM-299尚未进入I期临床。此后中国和全球均未检测到LM-299有新的临床进展。 4、普米斯PM8002临床布局情况: PM8002目前已经开了三阴性乳腺癌的全球III期,还有10项左右I期和II期临床,涉及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小细胞肺癌、肝癌、三阴性乳腺癌、恶性间皮瘤等适应症。 因此,如果按一个适应症II期临床国内1.5年,海外2.5年,III期临床国内3年,海外5年来估算,AK112在药品全球开发的总体进度上,比其他同类靶点药物起码快5年左右,个别适应症快3年左右。 AK112 的再 BD,区别是产品在谁的手上,但是创新药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在谁手上的价值差异非常巨大。比如美国属于专利药市场,专利期内,3-5 年的领先,意味着 3-5 年的市场独占期,在 mnc 公司手中,基本面独占期市场份额 100% 拿下,独占期后份额也能保持 70%-80%,这是既往数十年美国市场的规律。并且,后来者哪怕临床数据略有优势,只要不是代差性优势,都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四、为什么作为PD-1/VEGF双抗源头开发者,康方价值在过去始终难以兑现? 主要是 2 大方面原因: 1、AK112在III期研究撞线中始终没有获得OS阳性结果 AK112已经披露III期临床数据的研究中,HARMONi-A、HARMONi、HARMONi-2和HARMONi-6,都取得了PFS显著强阳性结果,OS临床获益但统计学不显著。各研究OS数据及分析如下: 1)HARMONi-A研究:mPFS 7.1m vs 4.8m , HR 0.46,统计学显著;mOS临床获益(17.1m vs 14.5m,HR=0.77)但统计学不显著; OS统计学不显著原因分析:OS非主要研究终点,未纳入统计学分析范围,未分配α值,因而OS从临床设计上,本身就已经注定了不存在获得统计学显著的可能性。 其他因素:研究入组人数因素,HARMONi-A的设计终点是PFS(即药监局同意以PFS为该研究的评价最主要指标),研究设计上,为了最快速上市,该研究入组人数设计仅400人。按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张力教授此前评价:如果研究入组600人,OS统计学获得优异数据是板上钉钉的事。数据成熟度因素,上述OS的HR=77,是在数据成熟度52%时所得,可以在OS曲线上看到明显的分离趋势,后续OS临床获益存在更加明显的可能,但不会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从结果来看,该适应症已经获批上市,说明药监局认同了该研究的结果是对患者是获益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上,说明国际学术界对该研究结果的高度认可。 2)HARMONi研究:这是AK112首个国际多中心III期研究结果,PFS的HR=0.52(统计学显著);OS HR=0.79(p=0.057,临床获益显著,统计学不显著); OS统计学不显著原因分析:HARMONi研究主要终点包括OS和PFS,由于HARMONi纳入了约60%的HARMONi-A的患者人群(亚洲人群),按照欧美人群入组时间推算,获得OS数据时的欧美人群成熟度仅约为60%,我们认为这是OS不显著的核心原因,同样也是FD 要求 AOS数据的核心原因。该研究的OS的置信区间为1.01,略微超过 1, 非常可惜,但凡欧美人群成熟度再多一些,甚至多30个病人,再进行分析,都可能做出OS统计学显著。可以理解:Summit过于自信了。 从结果来看,Summit表示将择机提交美国的上市申请。后续是否会继续进行数据分析存在不确定性,核心是本次OS数据分析消耗了多少α值。但,FDA已获批该类适应症的药物中,全都是未能取得OS统计学显著性,因而AK112在该适应症最终仍存在很大可能会获批上市。但毫无疑问,HARMONi研究其实已经是全球在该适应症领域取得最优数据的临床研究。 3)HARMONi-2研究:PFS接近翻倍,HR=0.51,统计学显著;OS成熟度仅39%时,HR=0.777(α=0.0001)有临床获益,但统计学不显著。 OS统计学不显著原因分析:39%OS 成熟度的时候,分配的α值是 0.0001。这么小的α值分配,意思是:本身这次分析就不期望获得OS统计学显著性;原因我们理解为:39%成熟度的OS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没必要为了做出统计学显著性而浪费α,从而影响最终分析。换句话说,是不想在39%成熟度时做出统计学显著性,而不是做不出统计学显著性。期待后续的结果。 以上三点OS统计学不显著,影响当前AK112的价值确定吗?投资界此前认为有不确定性,但产业资本用300亿美元消除了不确定性。目前,默沙东、辉瑞和百时美施贵宝总共按300亿美元对价对PD-1/VEGF双抗进行了下单,这三家公司对该靶点双抗的判断依据数据均来源于AK112。也就是,国际制药巨头对于AK112上述3个研究的OS数据没有存在担忧,不影响PD-1/VEGF双抗成为下一代“药王”的价值,作为投资人,我不认为我们比国际制药巨头更加专业,因而我认为 AK112 的 OS 疑虑已经被顺利消除。 2、AK112的合作伙伴Summit是一个小公司 Summit是一个小公司,是影响AK112全球价值兑现的最核心掣肘因素:一是小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以支持产品众多国际III期临床研究大范围快速开展;二是小公司临床战略、策略和临床运营能力弱;三是小公司未来商业化的能力几乎没有。 如果本次AK112实现再BD,与大MNC公司达成合作,以上3个掣肘点同时消失,意味着AK112全球从时间和适应症布局多维度全面领先3-5年的优势将得以完全体现,按过去40年国际创新药市场规律,同靶点药物,领先3-5年意味着占领赛道市场份额起码70%以上。 这是可能使得AK112本次BD有可能成为全球有史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BD项目。 五、AK112 再BD,是康方生物基本面的重大突破,而非单纯事件驱动机会 AK112可能是下一代肿瘤“药王”,AK112的BD有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BD……那么,AK112到底对于康方带来什么价值?我们认为是重大的基本面跃迁,而非单纯事件驱动机会。 1、现金流方面:AK112是广谱抗肿瘤,包含PD-1和VEGF靶点,又区别于PD-1药物联合VEGF药物,从AK112已披露的临床数据来看,以下有几个重要属性: ØK药/O药/度伐利尤等PD-1/L1药物的适应症AK112都可以覆盖,疗效更好(非头对头); ØPD-1/L1药物响应不佳的PD-L1表达阴性或低表达的人群,AK112也可以覆盖,疗效很好; ØPD-1/L1药物耐药的适应症或者所谓的“冷肿瘤”,AK112同样有很好的疗效潜力; Ø贝伐珠单抗及其类似物的适应症AK112都可以覆盖,疗效更好(非头对头)。 值得一说的背景:PD-L1阴性和低表达人群,占肿瘤人群60%-70%;PD-1/L1耐药是必然发生的,即刨除中途死亡部分,全部患者都会耐药,耐药人群约占使用PD-1/L1人群约80%;贝伐珠单抗适应症有十多种肿瘤适应症,全球销售峰值超过70亿美元,至今含类似药总市场仍有近60亿美元。 综合AK112的属性和市场信心,可以简单粗暴归纳AK112面临的适应症人群大概为PD-1/L1药物的5倍左右。 K药O药专利期在2028年前后,K药2024年销售295亿美元,预计2028年销售380-400亿美元。高盛在年初的报告预测AK112销售峰值530亿美元。因而,我们认为AK112销售峰值达到530亿美元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按照530亿美元销售峰值,康方生物拥有AK112销售提成15%,AK112销售爬坡时间15年测算:AK112在达到销售峰值时总销售额誉为3800-4000亿美元,对应康方生物提成总额为550- 600 亿美元。按8%-12%贴现率折算,如果AK112的再BD成功,康方生物在达成BD之后的合理估值在359-425亿美元(2800-3000亿港币)。 2、AK112 之后,AK104 的 BD 预期也将接踵而来。上个月股东会上,夏博士已经亲口说了 Ak104 的 BD 在推进中,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一致。我们预期 Ak104BD 金额不会太大,但是后期条款更优厚,因而 Ak104 未来 15 年预期给康方带来 400 亿美元左右的提升。 3、 附加价值方面:AK104的BD预计在AK112之后不久达成,AK112+AK104已经开展了近10项II期临床联合疗法,据2025年股东大会信息反馈,该联合疗法数据非常喜人;AK112已经和CD47以及康方其他产品开展20多项II期临床,数据总体不错。可以预见,AK112被大MNC接盘之后,能够赋能一批康方自主研发的其他药物的国际化。@今日话题 @小秘书 #创新药# #创新药机会:港股VS科创板?# 本话题在雪球有98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今日话题 - 雪球
3 小时前
碳酸锂的周期在哪(五)

《碳酸锂的周期在哪》《碳酸锂的周期在哪(二)》 《碳酸锂的周期在哪(三)》《碳酸锂的周期在哪(四)》 《迷之碳酸锂库存》《迷之碳酸锂库存(二)》 《锂铜矿行业库存对比》《锂铜项目自辨》 在探讨了反转的基本条件、碳酸锂的库存之谜以及锂和铜的区别后,我们迎来了这个系列的终章。本文将深入分析今明两年碳酸锂落地项目的情况,探究未来的增量空间,最后结合贝叶斯定律得出结论并探讨策略更新。 在进行统计之前,有几个关键规则需要明确。一个项目投产存在爬坡过程,例如 1 万吨产能的项目在 6 月份投产,今年最多贡献 0.35 万吨产能(今年剩余半年的 70%),明年达产增加 0.65 万吨,而非直接将 1 万吨计入今年增量。同时,我们将矿山目前减产的部分移至 27 年恢复产能,视作 27 年的增量产能,爬坡在25、26 年分批落地的也当作增量产能。目前仅处于规划阶段、尚未开工建设的项目,暂不纳入增产预期,待开工后再行计算。 各矿区产能现状及未来增量: 1、澳洲矿区。 目前澳洲是基本没有新的增量项目了。 1)Kathleen Valley目前今年增量大概在5万吨左右,其他家更多的是减产或者维持。 2)greenbush本来是计划有新的增量的,不过目前也是维持,未来还有大概10万吨左右的一个增量。不过这个需要看碳酸锂的价格。本来计划是26,27年就要分批落地的,目前看应该是要延期到27,28年落地了。 3)Pilgangoora-Pilgan中期大概可能有2.5万吨的增量,目前看要到27年,但是目前是减产的。 4)Mt Holland未来27年左右可能还有2.1万吨的增量。 实际上以上的几个项目本来应该今年或者明年就落地这些增量的,但是因为锂价太低,所以全部延期了。因为停产价格略高,大概是10w每吨左右,价格如果不能明显的恢复到9万左右就想让澳洲恢复产能是很难的。 所以澳洲目前看整体这2年逐级供应是在下降的,减产的部分是全球最多的,26年看价格增加产能大概2.5万吨,27年增加14.38万吨。 2、非洲矿区。 这个区域今年增加的产能还是不少的: 1)马里。今明年增量最大的地方,这个总产能是6.3万吨,今年目前2季度末开始正式投产,6月份往回运第一批货。那么按照今年产能大概3万吨贡献(因为石头运回来加生产碳酸锂需要2-3个月时间)明年大概就是3.3万吨贡献(一共满产6.3万吨) 2)华友的Arcadia也是有一部分锂辉石和透锂长石,目前估计因为成本问题,透锂长石应该是停产了,等华友的硫酸锂工厂完成后再生产,那么这块今年大概有2万吨的透锂长石减产,估计是在明年开始逐级在恢复产能。这里当然也包括中矿的2.5万吨透锂长石。 3)埃塞俄比亚Kenticha,这个项目目前还在股权争夺当中。 4)马里Bougouni的项目,目前是1月份开始试生产,但是合规还没完全办好,目前已经生产了一批碳酸锂,等待证合规后等待出口,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应该只能出口大概8万吨锂精矿(5.5%)对应大概1万吨碳酸锂,明年满产大概增产0.5万吨。 5)苏州中材尼日利亚锂矿项目,目前也是在爬坡中,今年初投产的,总产能6.5万吨,计划今年生产70%总规划,明年达产。对应明年增量1.7万吨。 6)尼日利亚卡杜纳-尼日尔边境,明年达产,明年增量0.6万吨。 7)尼日利亚TSG矿业集团凯比州,预期今年底投产,目前看不确定能不能做到,计划产能22.5万吨碳酸锂(6%)对应2.8万吨碳酸锂。明年估计能有1.8万吨增量,27年增量1万吨。 其他的项目也是因为不同成本因素,有所减产,大概减产的量一共是6w吨左右。 爬坡的项目大概有5.23万吨,是明年的增量。 总结一下,非洲今年大概能有7万吨的增量,26年大概是5.23万吨的增量(主要是几个项目的爬坡给明年带来的增量),我们把停产的量放到27年恢复,大概是6w吨左右。 3、南美矿区。 南美实际上今年的增量是很多的,有能力增加一些产能的是: 1)SQM:大概有1.5万吨。 2)赣锋的Cauchari-Olaroz和Mariana,今年得看半年报的爬坡情况,目前看应该不太理想,今年我们算两个项目增产2万吨,明年继续爬坡满产增加1万吨。 3)阿根廷Sal de ore:今年增产大概2万吨,明年爬坡完成,增加0.5万吨产能。 4)阿根廷Centenario-Ratones:今年增产2万吨产能,明年爬坡增加0.4万吨产能。 5)巴西Grota do Cirilo大概明年有2万吨左右的增量,当然这个只是预期。不一定能落地,需要跟踪。 6)巴西Das Neves,这个项目本来是计划去年底投产的,目前看7月份还没有投产,2期就暂时更不用说了,我们把这一部分产能全部放到明年释放,大概1.5万吨。 7)紫金的3Q。这个今年是没法落地了,明年落地爬坡大概2万吨产能。 总结:今年南美是增量较大的一年,大概有12万吨的量,但是明年26年,大幅度缩小到8.8万吨左右,到了27年大概只有7.5万吨的增量。 4、国内。 这个也是今年变化最大的,我们先抛开反内卷和7月实施的矿产法对国内矿的影响。 今年国内的增量大概是在6万吨左右,增量主要是: 1)宁德去年4季度开始停产,今年大概是1.5-2万吨恢复产能。 2)盐湖股份的2+2项目下半年投产,可能有一些增量,但是从去年的年报来看,公司的项目投入金额还不到50%,不知道如何能完成并投产的。就目前看能投产的比例极低。 因为盐湖所处的是察尔汗,这个盐湖的质量是非常差的,杂质较多,所以提纯成本较高,投产大。所以今年这个暂且只给0.5万吨的增量,明年暂时不确定,暂时给1.5万吨的增量。27年给2万吨的增量。看看中报出来后在做更新。 3)中信国安计划今年大概增量在2万吨左右,这2w吨分到明年达产。 4)紫金的拉果错,今年预期增量1.1万吨,明年增量0.9万吨达产。 湖南道县湘,计划是4万吨,目前年报显示38%的进度。暂时无法确认什么时候能建好。 5)大红柳滩,这个也是目前争议较大的, 目前卫星显示的结果是有开始生产的准备和预期,暂时没有消息什么时候能投产,这个项目达产是7.2万吨(碳酸锂3万吨、氢氧化锂3万吨、氯化锂1.5万吨),我们姑且认为今年提供2万吨,明年5.2万吨的增量。 总结:今年国内大概增量是7万吨,明年是12万吨的增量,大的增量就是大红柳滩。后年27年大概是3.8w吨增量。 5、北美 之前北美就只有大概3万吨左右的量,目前最新的情况是NAL也停产了,当然这个还没有官方的消息认证,只是通过卫星得出的结果。 要知道中矿在加拿大tanco的锂矿,纯度是高达3%左右的,但是说法是综合成本也高达800美金,所以规模和开采方式也是采矿成本的关键,纯度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姑且这块的产能减少1万吨左右吧。 全球产能增量及供需分析 全球产能增量综合各矿区情况: 2025 年全球碳酸锂增量约为 26 万吨(0+7+12+7)。 2026 年全球增量约为 28.53 万吨(2.5+5.23+8.8+12)。 27 年在价格回到 10-15 万吨后,停产产能逐级恢复,加上爬坡后的产能,总增量预计为 31.68 万吨(14.38+6+7.5+3.8)。 但是需求这块呢? 今年锂电池需求原本预计在 2050-2100GWh 左右,而从目前前半年的锂电池产量来看,参考 23、24 年的规律,今年锂电池整体产能可能高达 2200-2300GWh。若今年能完成 2150GWh,全年碳酸锂当量需求将达到 173 万吨,而今年的供给目前看只有 170 万吨左右。不过,这里还涉及锂电池损耗率是 92% 还是 95% 的问题,目前回收的电池基本以残次品电池和生产废料为主,市场上回收的电池占比极低。 若今年需求继续维持上半年的增速,今年的供需基本能达到平衡。SMM 官方研报显示上半年仅过剩 3 万吨碳酸锂当量,这与不少看空研报中提到的今年过剩 20-30 万吨相差极大。 以 2150GWh 为基数,若明年锂电池增速维持在 25%,将达到 2700GWh,碳酸锂当量需求将达到 213 万吨,增量高达 40 万吨,而明年全球碳酸锂增量不到 28 万吨。即便明年锂电池增速只有 20%,对应的量为 2580GWh,碳酸锂需求约 205 万吨,增量仍有 32 万吨。 随着 2026 年碳酸锂基数增大,后续难有较大的增量项目,而即使锂电池增速维持在 15-20%,每年仍需要 45-50 万吨的增量需求,目前找不到能满足如此大增量需求的项目。 我们前面的文章里面提到,锂矿的产能投产周期也基本都是3年左右的,即使那种锂辉石和透锂长石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也得2年左右。加上国外的一些位置,已经开始禁止锂辉石直接出口,所以也极大的限制了新增产能。 另外还有两个最大的变量出现了: 第一个就是锂相关的技术被变为限制出口一类技术环节了,包括锂矿的提纯,盐湖,以及锂电池等各项技术。(这块会大幅度的增加后续海外锂矿项目审核周期时间) 第二个就是国内的反内卷催化。 这个问题算是贝叶斯原理最大的变量,因为即使不出现这种情况,明年碳酸锂的市场就有极大的概率出现拐点。而目前出现这么大的一个变量,明年出现反转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我们看看细节在哪: 1、反内卷,按照想的反垄断法10月1日执行,不允许低于成本价销售,目前江西的云母提锂普遍成本都是在8-10w,品味低的至少都是10-12w,但是他们先挖品味高的,成本可能目前在8-9w左右。那价格也应该大于这个价格售卖才对,当然他们内部消化,可以内部卖的贵一点,不对外销售。但是其他的小矿,经销商等就得高价销售了。 2、7月1日执行的新的矿产法,矿产需要有经济性,综合性,如果发现附矿,需要报备经济性。按照之前瓷土矿的逻辑,这个锂就属于附矿,必须要报备综合利用的。现在的问题就是经济性不够,瓷土矿没有用,单纯的用瓷土矿开采锂资源这种经济性是不可能通过的。 而且申请周期明显偏长,现在按照新的矿产法的逻辑,这些都应该直接都勒令停止开采的,西藏那边的效率明显偏高,直接给停了。 如果江西一半以上的采矿因为证的问题停掉,供需直接反转。 3、反内卷大的背景下,小的落后产能是否面临淘汰的问题。而价格较低的情况下, 新增产能是否有必要获批或者投产的问题。 结论:结构性短缺时代临近 2025 年将是碳酸锂市场从 "适当过剩" 转向 "结构性平衡" 的关键节点。Q3,Q4反内卷叠加,需求超预期出现的供需缺口可能成为价格反转的起点。而随着明年需求继续增速较快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供需缺口,而到了27年,需求继续增速较快,但是新落地的项目大幅度缩小,导致出现明显的供需缺口。 不过需警惕一种极端情景,若此轮价格修复节奏过快,短时间内冲至10万以上,可能触发部分闲置产能加速复产,但2026年需求增速若未能同步匹配,将形成新的供需矛盾。这种情况下,原本的超级周期可能演变为多轮小周期嵌套的上行趋势。不过即便如此,2029-2030 年之后仍将面临显著供需缺口,全球碳酸锂往后年供应增量难以突破 50 万吨规模,已无法匹配需求增速。 现在普遍情况是机构对未来的增速预期过于悲观了,反观23,24,25年这2.5年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增速都明显超机构年初悲观预期的,哪怕现在处于25年半年节点,目前机构对大半年的预期也是相对悲观,所以目前需求悲观预期已经成为机构标配了。 从投资视角看,当前股价博弈的安全边际相对更高。下行极限或回落至 4 月初的震荡区间,最大回撤约 20%;若向上形成趋势反转,则有望成为周期拐点的起点。时间成本方面,若 2027 年前未出现趋势性反转,需承担约1.5年的时间成本,但对比反转后1-2倍的上行空间,盈亏比优势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若碳酸锂价格持续低位震荡,后续供需格局反转的确定性反而会增强。低价压制周期越长,行业产能出清越彻底,会极大的压制后续产能的投产周期,让这轮周期有望成为超级周期。 本文因为涉及的数据和内容较大,可能存在一些遗漏,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望指正。 #今日话题# $赣锋锂业(SZ002460)$ $天齐锂业(SZ002466)$ $宁德时代(SZ300750)$ 本话题在雪球有79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今日话题 - 雪球
3 小时前
周末杂谈:牛市基础、Ai、交易

核心还是市场有没有足够优质的具有成长性的资产。这里注意是成长而不是便宜的资产。 宇树最近要上市了,还有借壳上纬新材的智元机器人,再加上笔者了解到的不少大模型(比如智谱)也在谋求上市。市场对此似乎有争议,认为人形机器人或大模型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为什么要着急上市,是不是着急套现。而我认为,让以宇树为代表的大量新兴产业尽早上市,恰是长期牛市的核心基础。可以让更多散户分享到新兴赛道龙头成长的果实。 过去我们会里出于“保护普通投资人”的由头,在IPO审核的时候非常看重收入利润。殊不知非常多的细分行业当“收入利润满足会里标准的时候”,其实也差不多到了该行业的天花板了,真正上市了股东们最佳策略就是减持和套现。举个例子,其实创新器械在美股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心血管更是器械里面黄金赛道,而我记得我在20年左右扫整个创新器械赛道标的的时候,以心脉、佰仁、微电生理为代表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上市之初市值便以透支了所有的成长空间(因为医疗器械就是这样,细分赛道规模不大,企业利润好看的时候差不多也到天花板了)。这就是典型的一级赚钱二级接盘的例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德时代,如果我们假想宁德也因为各种原因,利润到了数百亿的时候才ipo(类比工业富联和温氏),那恐怕就没有前几年新能源轰轰烈烈的大牛市。 此外还有一种“伪成长”就是上市是为了扩产内卷,21年整个锂电材料快在一级市场成堰塞湖了,这次反内卷须在根上引导资金导向,不然二级散户又是接盘侠。所以当我们诟病甚至出台各种政策去限制大小股东减持的时候,其实根源还是企业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IPO的时候早已使光了浑身解数。而真正有成长力的资产要么还在煎熬排队,要么流失到纳斯达克去上市。 宇树的话题说完了,再说一下周末比较热闹的Ai。 OpenAi拿了IMO数学竞赛的金牌,非常了不起,这是Ai接近AGI/ASI又一个标志性事件。我认为Ai的价值是能做到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Agent帮人订机票或者刷简历这种事情。前几天黄仁勋和王坚的讨论也提到了,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人类器官的延伸:比如汽车飞机是腿、电话手机是嘴巴耳朵,而Ai正是大脑的延伸。比如coding这件事肯定是有门槛的,而vibe coding就能实现平权,当普通人可以拿着Ai可以去参加IMO、或coding、或生成视频、或深度研究,这才是Ai释放生产力的标志。而不是ai帮你订酒店点外卖这种(非常遗憾T就是这么理解agent的,我一直不喜欢T的Ai战略,当然很多人说我不配评论大厂),因为刷简历订酒店这种需求Ai其实很难比人类做得好(本质还是大部分人表述不清楚自己的需求),而这种Agent也谈不上释放生产力。 最后回归到交易层面,我其实不太喜欢追和卷订单数据,因为在电新时代订单/业绩很好而股价暴跌的例子已经历历在目了。所以更重要的是眼光抬高一层,看清楚底层的逻辑和趋势。对于我而言,只要Ai和机器人的长期叙事逻辑不出问题,就没有到换赛道的时候,所以这一次IMO金牌其实对于我个人的信心要大于XX又获取了XX的订单,投资需要的是模糊的正确而不得精准的错误。 还有不少人喜欢说“自己早就看对某某”而沾沾自喜,仿佛有一种先知和认知大大超前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每个人在股市久了,都会有不少是“早就看对而市场错误”的时候。我觉得交易就像物种进化一样,关键是应对:对的时候能不能拿得住和加仓,看错了能不能防守和果断减仓。我们来市场是来赚钱的而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先知其他人有多sb,更不是来吵架的。在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看对选对都不难,但这只是冰面上10%的工作,真正想赚到大钱还是冰面下90%的内容,就是你如何应对和判断市场。 本话题在雪球有42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今日话题 - 雪球
3 小时前
微软 Win11 测试“共享音频”功能:支持同时在多个设备上输出音频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微软在最新的 Windows Insider 预览版中添加了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将音频输出到多个设备或扬声器上。 X 用户 phantomofearth 分享的截图显示,在 Windows 11 设备的快速设置面板中,新增了一个“共享音频”按钮,位于“投影”按钮旁边。点击该按钮后,会显示与电脑连接的所有音频设备,用户可以勾选想要播放音频的设备,然后点击“共享”按钮,即可实现在多个扬声器上播放声音。 据IT之家了解,目前 Windows 系统尚未支持原生的多设备音频输出功能。现有的一个变通方法是使用内置的立体声混音功能,但该方法通常无法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音频反馈等问题。此外,虽然有一些第三方应用程序可供下载,如 OBS、Voicemeeter 或 Audio Router,但这些工具操作较为复杂,对于大多数只想简单分享音频的用户来说并不友好。 不过,微软尚未在最新的 Windows Insider 博客中对这一新功能进行官方说明,这意味着其尚未成为正式确认将推向广大 Windows 用户的功能。 如果用户想要提前体验这一“共享音频”功能以及其他微软正在试验的更多功能,可以注册 Windows Insider 并加入 Canary 频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通常是尚未经过充分测试的最不稳定的 Windows 版本,用户可能会在更新后遇到一些意外问题。此外,即使加入了 Canary 频道,用户也无法保证一定能获得“共享音频”功能或其他一些其他 Insider 用户已有的功能,因为微软可能会随机向不同设备推送更新。

IT之家
4 小时前
经典策略物理游戏《围攻》7 月 31 日登陆 Meta Quest VR 平台,19.99 美元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开发商 Spiderling Studios 宣布旗下经典策略物理游戏《围攻(Besiege)》将于 7 月 31 日登陆 Meta Quest VR 平台,定价 19.9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43.5 元人民币),IT之家附游戏商品页如下(https://www.meta.com/experiences/besiege-vr/8981075088581523/)。 目前,官方已发布相应预告片介绍了 VR 版游戏特性,相应版本允许用户利用手势交互创造各种机器来摧毁敌人的堡垒,同时还能在第一人称模式下感受巨大机器的震撼。 游戏图赏:

IT之家
4 小时前
马斯克承认曾抵制人工智能,如今全力投入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人工智能(AI)领域正成为各大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竞相角逐的焦点,而作为全球知名企业家的埃隆・马斯克,近期明确表示将全面投身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中,其创立的 AI 公司 xAI 已经制定了宏大的发展计划,有望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IT之家注意到,马斯克此前对人工智能的态度曾较为谨慎,甚至在一些场合将其形容为“召唤恶魔”或“双刃剑”。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马斯克显然已经转变了观念。他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和影响力远超以往的认知,因此决定将其深度融入到自己的商业版图中。 在今日的一条推文中,马斯克称,“我抗拒人工智能太久了,一直活在否认之中。现在,游戏开始了。” 马斯克引用了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其团队的赞誉。黄仁勋表示,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是“独一无二”的,xAI 在大规模 AI 集群的部署速度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纪录。通常情况下,构建一台超级计算机需要四年的时间,但马斯克的团队仅用了 19 天就完成了这一壮举。这一成就不仅展示了 xAI 团队在技术上的卓越能力,更体现了他们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 xAI 目前已经推出了 Grok 大语言模型(LLM),马斯克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他旗下的所有公司中,包括 SpaceX、特斯拉和 xAI。这一战略布局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各公司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特斯拉方面,Grok 模型已经开始被集成到车辆系统中,主要用于娱乐功能的增强。而在 SpaceX 方面,该公司近期向 xAI 投资了 20 亿美元。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在航天任务的规划、执行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 SpaceX 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IT之家
5 小时前
华为手机 / 平板 7 月底前陆续升级鸿蒙 HarmonyOS 5.1 系统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在今年 6 月 11 日的华为 Pura 80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宣布鸿蒙 HarmonyOS 5.1 将于 7 月开启升级,IT之家附名单如下: IT之家从华为官网获悉,目前华为手机 / 平板 HarmonyOS 5.1 版本升级计划有了更具体的推送时间说明,具体如下: 1、上市已搭载 HarmonyOS 5.1 版本的产品:HUAWEI Pura 80 系列 2、预计 2025 年 7 月底之前陆续支持升级的产品:HUAWEI Mate 70 系列、HUAWEI Mate 60 系列、HUAWEI Mate XT | ULTIMATE DESIGN、HUAWEI Mate X6 系列、HUAWEI Mate X5 系列、HUAWEI Pura X 系列、HUAWEI Pura 70 系列、HUAWEI Pocket 2、HUAWEI nova 14 系列、HUAWEI nova 13 系列、HUAWEI nova 12 系列、HUAWEI MatePad Pro 13.2 英寸系列、HUAWEI MatePad Pro 11 英寸 2024、HUAWEI MatePad Pro 13.2 英寸 2025、HUAWEI MatePad Pro 12.2 英寸、HUAWEI MatePad Air 12 英寸、HUAWEI MatePad 11.5"S 系列

IT之家
6 小时前
广汽华为联合 AI 解决方案入选国际电联全球标杆案例,智能驾驶研发仿真领域打破对国外工具依赖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由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简称 ITU)与 47 家联合国伙伴机构共同举办的 2025 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峰会期间,ITU 发布《人工智能向善:创新扩大影响案例集》2025 年中期报告,其中,广汽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共同打造的“AI 赋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方案(以下简称广汽华为联合 AI 解决方案)成功入选。 据介绍,广汽集团联合华为,搭建了“1+3+3+N”统一架构体系,即 1 个数字基座,打造了 AI 算力、通用算力、存储、安全等基础能力;3 个智能平台,包括 IoT 云边协同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 AI 大模型平台;3 类场景,涵盖了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供应链应用场景的模型开发;以及 N 个基于 AI 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智能制造场景化应用,如智能驾驶仿真、智能故障诊断、智能排产等。分层解构的架构能支持生态伙伴开发场景化应用,形成“技术赋能-场景创新-生态共建”循环。 通过该解决方案,广汽在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例如,该方案在智能驾驶研发仿真领域打破对国外工具的依赖,构建自主创新的场景库与工具链。其 4000+ 特殊场景积累和 98% 场景覆盖度,为安全验证提供新思路。感知模型每天可进行超过 500 个场景的仿真测试,委外测试费大幅缩减,预计节约 360 万 / 年;端到端开发用模型验证样车数量缩减 10%。 此外,广汽通过该解决方案,实现了在生产领域利用计算机视觉模型,通过技术识别生产各环节缺陷以提升质检效率;同时利用预测大模型和大语言模型 24 小时监控设备健康状态,减少人工巡检需求;在供应链领域借助多目标优化启发式算法和求解器技术,结合销售大数据,助力智能动态排产,排产时间将缩短 60%,缓解供应链压力并降低库存成本。 IT之家查询获悉,ITU 是联合国 15 个专门机构之一,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与卫星轨道资源,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电信援助,是世界范围内联系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的纽带。在本次评选中,共有 32 个国家报送了 234 个案例,最终仅有 14 个制造领域案例入选。

IT之家
7 小时前
鸿蒙智行智界 S7 轿车明日开启 OTA 升级招募 / 推送,7 月 24 日评审通过后全面商推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智界系列产品总监 @智界海蓝天 昨日回应了智界 S7 车主新版本 OTA 升级进展: 7 月 18 日已完成直通车 / VIP 推送 7 月 21 日启动 App 招募,并开始推送 7 月 24 日进行已推送活动的评审,若评审通过则进行全面商推 据IT之家此前报道,鸿蒙智行智界 S7 的 8 款车型 ADS 3.3.2 版本已于 7 月 18 日通过申报,直通车 / VIP 用户开启推送。据介绍,ADS 3.3.2 版本支持 eAES(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功能)。作为参考,今年 1 月,鸿蒙智行官方今日公布了旗下车型新年 OTA 升级详情,其中提到了 eAES(首批已适配问界 M9 系列、享界 S9 系列)。 智界系列产品总监 @智界海蓝天 还表示,随着近期 eAES 的陆续推送,智界双 7 的“稳得住的快”有以下华为技术加持: 1、电动化控制(驱动和制动)核心技术:华为 DATS。 2、智能化主动安全核心技术:华为 ADS 的主动 AEB 和 eAES。 3、电池安全:硬件华为的巨鲸电池,软件华为的云端 BMS 管理。 4、看不见的整车车身扎实用料:热成型钢、前后加 强防撞梁、车身侧围对电池包的保护。 ▲ 图源:鸿蒙智行官网 | 智界新 S7

IT之家
8 小时前
花了160亿美元,一条轨道没铺,美国高铁梦再次破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作者:马欢,编辑:梁励,题图来自:AI生成 美国的高铁建设再遇波折。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宣布,联邦政府将不再为加州高铁项目提供任何资金。 特朗普称这条高铁是“骗局”。他在社交媒体上说,美国纳税人将正式停止为加州灾难性高价、通往虚无的高铁计划买单。“这个烂摊子花费纳税人数千亿美元,而我们除了成本超支外一无所获。当初承诺的铁路至今仍未建成,也永远不会建成。” 同一天,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宣布,将取消加州高铁约40亿美元联邦拨款,并抨击“加州高铁彰显政府无能,甚至可能腐败”。 对此,加州州长纽森回击道:“我才不信那个无法让飞机飞上天的家伙的话。”纽森是在暗讽达菲上任美国交通部长后,美国航天事故频发。 不管怎样,加州的这条高铁,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建成的可能了。在此之前,佛罗里达州已建成一条所谓的高铁线路,但也频出安全事故,被称为“全美最致命铁路”。 美国人的高铁梦,看起来如此遥远。 一、加州高铁要“烂尾”了? 2008年,时任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提出建设加州高铁项目,将美国西部两座最大城市洛杉矶和旧金山连接起来。如若建成,原来两地9个小时的火车时间,将缩短至2个多小时。 然而,这17年来,围绕着这条高铁的争议一直不断,无休止的政党纷争,项目预算不断超标,历经几任总统都未能建成。 今年6月,美国交通部发布报告称,加州高铁存在工期延误、管理不善等各种问题。“17年花了160亿美元,却连一条轨道都还没铺。” 加州政府曾盛赞自己的高铁为“美国第一条真正的高铁”“绿色工程”,但有共和党议员表示,目前这个项目仅完成了约35公里的填土工程和11座立交桥结构。 “连一些低收入国家都建完了一条高铁,而美国在这方面几乎一事无成。”有媒体感慨道。 对此,特朗普指责加州州长纽森领导无能,耗费数千亿美元,却“从未兑现承诺、永远无法交付”。 加州高铁管理局强烈反对美国交通部的结论,认为这些结论具有误导性,“未反映出加州在建设高铁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不管怎样,特朗普政府已经宣布,停止对这座高铁的拨款。 加州高铁,遥遥无期。 二、佛州高铁:频出事故 在加州高铁外,美国还有一条高速铁路。 2023年9月2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首条高铁开通了。这趟高铁线路往返于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和奥兰多市。全长378公里,最高时速为200公里,单程时长约3个多小时。 一般来说,按照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在专用轨道上行驶速度超过250公里/时的列车称为高铁。若以此为标准,这趟列车离高铁还差了那么一些。 不过,有媒体指出,这已经是整个美国东北地区速度最快的列车了。乘坐这趟高铁,会比驾车至少快30分钟。 然而,作为美国第一条高铁,其并未如当初规划那般理想。线路正式开通首日就出了意外,造成1人被撞击死亡。 统计数据显示,若从2018年试运营期间算起,这条线路已有超过百人被火车撞击而死。有媒体表示,这相当于每行驶约6.1万公里就有一人死亡,是全美800多条铁路中死亡率最高的,堪称“全美最致命铁路”。 负责建设这条铁路的Brightline是美国首个私营铁路公司,也是全美国死亡率最高的列车公司。 至于事故为何如此频发,媒体指出,不具备封闭线路运营条件是一大原因,许多事故都发生在道口。大多数人的死亡原因要么是自杀,要么是行人试图在列车经过前穿过铁轨。 除了安全问题,美国人还抱怨,这趟所谓的高铁,速度不够快。 据报道,虽然这趟列车号称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但其在市区时速约为127公里/小时,在人口较少的地区为177公里/小时。全程下来,平均时速可能只有126公里/小时。 还有不少美国人认为票价过于昂贵,算下来还不如自己开车划算。官网显示,这趟线路单程票价最低为79美元(约合人民币567元),一等座的单程价格最低为149美元(约合人民币1069元)。 “你去亚洲看看吧,同样的路程只需要50分钟,而且价格更便宜。”曾在亚洲体验过高铁的美国人抱怨道。 三、为何难建高铁 美国为何难以建成一条像样的高铁线路? 首先,这可能和美国的国情有关,美国过去的交通投资一直以公路、机场为主。直至2008年,时任总统奥巴马才承诺,大力发展高铁。 在奥巴马任内,美国政府宣布了80亿美元的初始投资,并计划在五年内投资50亿美元,进行高铁建设。但这些高铁项目推进困难重重,美国各州并不重视高铁建设,特别是由共和党主导的一些州。 到了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他更是经常削减如交通部门、加州高铁管理局的资金,阻碍高铁的发展。 直至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美国高铁项目才终于取得重要进展。 彼时正值拜登上台,全长约273公里的洛杉矶至拉斯维加斯线路获准兴建。拜登也承诺在全美范围内启动新的高铁项目,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洁净、最安全和最快的铁路系统”。 拜登政府锁定了五大高铁项目,包括加州高铁、得州高铁、东北走廊升级、卡斯卡迪亚大都市高铁(连接温哥华、西雅图、波特兰)、佛州高铁光明线等。此外,拜登政府还定下了一些二线项目,批准了其早期规划与路线。 但拜登的理想只能维持4年,在特朗普重新上台后,这些高铁项目或将化为泡影。 其实,即便没有特朗普,美国高铁的发展依旧困难重重。 有媒体在《美国为什么永远都不会有高铁》一文中总结了美国高铁建设遇阻的几大问题:大城市间距离过远;征地问题成本过高;法律程序复杂;基建成本远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不仅如此,美国航空交通和公路交通发达,高铁建设还得面对来自航空业、汽车制造商等竞争者的反对。 “未来25年里,我们的目标是让80%的美国人坐上高铁。”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说中表示,这会让人们的出行时间减少至汽车所需时长的一半。对部分出行而言,高铁会比飞机更快——它不用安检。 “如今看来,奥巴马的那些话不过是幻想。”有媒体感慨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作者:马欢,编辑:梁励

虎嗅网
4 小时前
AI+ 产品交互:重塑智能产品体验的未来

对话、嵌入、引导、模拟、代理、洞察——六种AI交互形式像六把钥匙,打开了从“人找功能”到“功能找人”的大门;八大递进能力则像一条光谱,照亮了从情境感知到组织智慧涌现的完整路径。本文用30+真实产品案例,带你快速看懂AI如何重塑用户全生命周期体验,并揭示未来“人机协作”的设计哲学与商业机会。 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产品交互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模式正在被AI技术重新定义,从简单的点击操作转向智能化的多模态交互体验。AI+ 产品交互作为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以多样化的交互形式和强大的AI能力,为各行各业的产品注入全新的智慧与效率。 AI交互形式:多元化的智能协作模式 六大核心交互形式 现代AI+产品通过六种不同的交互形式,全方位提升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 1)对话型交互 这是最直观的AI交互方式,通过自然语言对话,用户可以轻松获取信息、执行操作或寻求帮助。无论是查询数据、生成内容,还是获得个性化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完成。 典型产品案例: ChatGPT/Claude:通过对话生成文本、回答问题、协助创作 微信小程序客服机器人:自然语言客服咨询和问题解决 Siri/GoogleAssistant:语音对话完成日常任务和信息查询 GitHubCopilotChat:通过对话形式辅助编程和代码解释 NotionAI:在文档中通过对话生成内容和优化文本 2)界面嵌入型 将AI能力无缝集成到现有的产品界面中,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主动提供智能提示、推荐和决策支持。这种方式避免了功能切换的麻烦,让AI助手真正成为产品体验的一部分。 典型产品案例: Gmail的智能回复建议:在邮件界面直接显示快速回复选项 LinkedIn的智能写作建议:在发布动态时提供内容优化建议 FigmaAI:在设计界面中直接提供设计建议和自动化功能 AdobePhotoshop的智能选择工具:AI增强的图像编辑功能嵌入工具栏 VSCodeIntelliSense:代码编辑时的智能补全和错误提示 淘宝/京东的商品推荐:在浏览页面中智能推荐相关商品 3)引导式流程型 当面对复杂的产品功能时,AI扮演智能导师的角色,逐步引导用户完成任务。特别适用于新用户引导、复杂配置流程或功能学习等需要专业指导的场景。 典型产品案例: TurboTax:税务申报的智能引导流程,根据用户情况个性化提问 Duolingo:AI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路径和练习推荐 Shopify店铺设置向导:电商平台的智能开店引导流程 Canva设计助手:设计新手的智能设计流程指导 理财通/支付宝理财:投资新手的风险评估和产品推荐引导 Coursera学习路径推荐:根据目标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4)模拟交互型 提供“假设分析”能力,让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不同选择的潜在影响。比如调整产品配置、变更策略设置等决策的效果预览,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典型产品案例: Tesla的续航计算器:根据驾驶习惯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续航里程 GoogleAds关键词规划师:预测不同广告策略的投放效果 Mint/记账软件的预算模拟:模拟不同支出策略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AWS成本计算器:模拟不同云服务配置的成本预估 LinkedInLearning技能路径:模拟学习不同技能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房贷计算器:模拟不同贷款方案对还款的影响 5)背景代理型 AI在后台自主执行重复性任务,如自动数据处理、定期报告生成、智能提醒发送等,让用户专注于更有创造性的核心工作,提升整体使用效率。 典型产品案例: IFTTT/Zapier:自动化工作流程,连接不同应用完成重复任务 GooglePhotos的自动整理:自动识别、分类和备份照片 银行的自动理财:自动将余额投资到货币基金 Spotify的每周发现:自动生成个性化音乐播放列表 滴滴/高德的智能路线规划:后台实时分析交通状况优化路线 微信读书的自动同步:跨设备自动同步阅读进度和笔记 GitHubActions:代码提交后自动执行测试、构建和部署 6)洞察墙型 通过整合和分析用户的各种数据,AI能够发现隐藏的趋势和模式,为用户提供前瞻性的洞察和智能建议,帮助用户发现新的机会和优化空间。 典型产品案例: GoogleAnalytics智能洞察:自动发现网站流量的异常变化和趋势 Netflix的观看趋势分析:发现用户观看偏好的变化并推荐内容 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消费分析:分析消费习惯并提供理财建议 Strava的运动数据洞察:分析运动表现趋势并提供训练建议 LinkedIn的人脉洞察:分析职业网络并推荐拓展机会 亚马逊商家中心:分析销售数据并提供库存和定价建议 抖音创作者中心:分析内容表现并提供创作方向建议 AI能力光谱:从基础服务到智慧涌现 八大核心AI能力 AI+产品的强大功能基于八个层次递进的AI能力: 情境感知助理:理解当前使用情境,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工具。当用户在特定页面操作时,系统会智能推荐相关功能;当处理复杂任务时,会自动调取相关资源和历史记录。 预测性洞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预测用户需求、使用趋势、潜在问题等。比如识别出用户可能遇到的操作困难,并提前提供解决方案和指导。 决策预处理:将复杂信息进行智能筛选、摘要和排序。面对大量数据时,AI能够快速识别关键信息,提供重点分析,大幅提升决策效率。 指导式建议:不仅提供信息,更主动建议最佳操作方案。为新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功能使用指导,为复杂操作提供步骤化建议,降低使用门槛。 生成式AI:根据用户需求创造全新内容,如文档、设计、代码、方案等。只需提供关键要素,AI就能生成专业、完整的内容草稿,大幅提升创作效率。 模拟与推演:在虚拟环境中测试不同方案的效果。比较不同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评估策略变更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帮助用户做出最优选择。 自主代理:独立完成端到端的复杂流程。从任务创建、资源调度,到执行监控、结果反馈,全程自动化执行,解放用户的重复性劳动。 组织智慧涌现:跨越数据孤岛,发现系统层面的深层洞察。比如发现使用特定功能组合的用户满意度提升40%这样的关联性,为产品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用户生命周期的AI赋能 全程智能化体验 AI+产品贯穿用户的整个使用周期,在每个关键节点提供精准的AI支持: 初次接触阶段 智能需求分析,快速了解用户目标 个性化产品推荐和功能匹配 自动化试用流程和体验优化 入门学习阶段 智能化引导流程和交互式教程 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实时操作指导和错误纠正 日常使用阶段 智能操作建议和效率优化 主动问题预防和解决方案推荐 个性化功能推荐和使用提醒 深度应用阶段 高级功能的智能配置指导 AI辅助的复杂任务处理 使用数据分析和优化建议 持续优化阶段 智能化设置调整和个性化定制 自动化的使用数据分析和洞察 主动的产品更新和功能推荐 技术创新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 UX设计哲学 AI+产品交互的设计遵循”技术服务人性”的核心理念: 非侵入式交互:AI助手采用自然的交互形式,在用户需要时适时出现,避免打扰正常使用流程。通过智能感知用户意图,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 透明化决策:所有AI建议都提供清晰的判断依据,让用户理解AI的思考过程,建立信任关系。用户可以随时了解AI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用户主导权:AI提供建议和草稿,但最终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用户手中,确保人机协作的平衡。用户可以选择接受、修改或拒绝AI的建议。 隐私保护:所有数据分析都经过匿名化和聚合处理,在提供智能服务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规使用。 跨行业应用场景 多领域的智能化转型 AI+产品交互正在各个行业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领域 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智能作业批改和反馈 自适应学习内容生成 医疗健康 症状智能分析和初步诊断 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 健康数据监控和预警 金融服务 智能投资建议和风险评估 个性化金融产品推荐 欺诈检测和安全防护 电子商务 个性化商品推荐 智能客服和问题解决 供应链优化和预测 内容创作 AI辅助写作和编辑 智能设计和创意生成 内容个性化推荐 未来展望:智能交互的新纪元 AI+产品交互代表着用户体验设计的未来方向。它不仅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产品智慧的载体和用户体验的加速器。通过AI技术,产品能够: 从功能堆砌转向智能协作:通过AI理解用户意图,主动提供最相关的功能和服务 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基于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使用体验 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服务:提前识别用户需求和潜在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 从单点功能转向生态智能:整合多种能力,提供端到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结语 AI+产品交互正在重新定义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边界。它不是要替代传统的交互方式,而是要增强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让用户能够更自然、更高效地实现目标。 在这个人工智能与产品设计深度融合的时代,那些能够有效运用AI技术的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AI+产品交互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的演进,它预示着一个更加智慧、直观、人性化的产品交互新时代的到来。 未来的产品交互将是人机协作的艺术,而AI+产品交互正是这场变革的引领者。通过技术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贴心的数字世界。 专栏作家 PM宣仔,微信公众号:PM宣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从K12教育夜奔到Web 3工具的PM,分享产品洞察的同时,也期待与大家探讨Web3的观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 小时前
微信 Windows 客户端 3.9 及以下版本曝安全漏洞,黑客可无感执行远程代码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火绒安全”官方公众号,火绒安全团队联合 360 漏洞研究院曝光并成功复现了微信 Windows 客户端一项远程执行代码漏洞。微信 Windows 客户端 3.9 及以下版本均存在此问题,用户应及时更新最新版本客户端。 据介绍,该漏洞具体技术原理为“微信客户端在处理聊天记录中的文件自动下载时,未对文件路径进行充分的校验和过滤”,可由“目录穿越”漏洞链与“远程代码执行(RCE)”组合触发。 具体操作方面,黑客可向受害者发送包含恶意文件的聊天消息,当被受害者在微信中点击聊天记录时,恶意文件便会自动下载并被复制到受害者系统启动目录。之后黑客可利用目录穿越技术绕过微信安全限制,将恶意代码植入到 Windows 系统的关键目录中,实现开机自启动。受害者重启设备后,黑客即可通过该文件对受害者环境执行任意远程代码。 ▲ 图源“火绒安全”官方公众号 大家在IT之家微信号回复“微信”两字,即可获取当前最新官方内部版微信下载。

IT之家
5 小时前
NASA 罗曼太空望远镜将发射,有望发现十万次宇宙爆炸事件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南希・格蕾丝・罗曼太空望远镜(以下简称“罗曼”)即将于 2027 年 5 月前发射升空,据最新研究预测,罗曼在执行高纬度时域巡天观测计划期间,有望发现多达 10 万次强大的宇宙爆炸事件,这些事件将为科学家们解开诸多宇宙谜团提供关键线索。 据IT之家了解,罗曼将观测到的宇宙爆炸事件包括超新星爆发、千新星爆发以及超大质量黑洞进食时产生的“喷发”等。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死亡的信号,而千新星爆发则发生在两颗极端的中子星相撞时。此外,罗曼甚至可能探测到宇宙第一代恒星的爆炸性毁灭。这些爆炸事件对于研究宇宙的演化历程至关重要。 “无论你想探索暗能量、濒死恒星、星系引擎,还是可能我们从未见过的全新事物,这项巡天观测都将是宝藏。”研究团队负责人、贝勒大学助理教授本杰明・罗斯(Benjamin Rose)表示。 罗曼的高纬度时域巡天计划将通过每五天扫描同一片广阔太空区域一次,持续两年,来捕捉这些爆炸事件。这些观测数据将被整合成“宇宙电影”,展示各种宇宙爆炸的全过程。其中,Ia 型超新星爆发尤为引人关注。这种爆发发生在白矮星吞噬伴星物质后发生爆炸,其光度和峰值亮度极为规律,因此被天文学家称为“标准烛光”,可用于测量宇宙距离。新研究模拟了罗曼的整个高纬度时域巡天计划,预计其将发现多达 2.7 万颗新的 Ia 型超新星,这一数量是以往所有观测计划总和的 10 倍。 通过观测不同距离的“标准烛光”,天文学家可以回溯宇宙的历史,从而确定宇宙在不同时期的膨胀速度。大量 Ia 型超新星的发现将有助于揭示暗能量的秘密,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被认为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原因。近期,暗能量光谱仪(DESI)的研究发现暗能量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罗曼的观测数据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 “填补这些数据空白也将填补我们对暗能量理解的空白。”罗斯解释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暗能量随时间发生了变化,而罗曼将通过探索宇宙历史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变化,这是其他望远镜无法做到的。” 研究团队还预测,罗曼探测到的 10 万次宇宙爆炸中,约有 6 万次将是所谓的“核心塌缩超新星”。这种超新星爆发发生在质量至少是太阳 8 倍的大质量恒星耗尽核燃料后,无法抵抗引力坍缩。当这些恒星的核心迅速坍缩时,外层物质被抛射出去,形成超新星爆发。这些爆发将恒星内部锻造的元素散布到宇宙中,成为下一代恒星、行星乃至生命体的基石。核心塌缩超新星爆发后会留下中子星或黑洞,具体取决于原恒星的质量。 虽然核心塌缩超新星无法像 Ia 型超新星那样帮助科学家解开暗能量之谜,但它们可以讲述恒星的生与死。研究团队成员、NASA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雷贝卡・霍恩塞尔(Rebekah Hounsell)表示:“通过观察天体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并将其分解为光谱 —— 不同颜色的光谱带有天体发出光的信息 —— 我们可以区分罗曼看到的所有不同类型的闪光。通过我们创建的数据集,科学家可以训练机器学习算法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天体,并在罗曼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它们。” “在寻找 Ia 型超新星的过程中,罗曼会收集到大量的宇宙‘副产品’—— 对一些科学家来说没有用处的其他现象,但对其他科学家来说却极为珍贵。”霍恩塞尔补充道。 罗曼还有望探测到更为稀有的宇宙事件,例如黑洞吞噬不幸靠近的恒星。在潮汐破坏事件(TDEs)中,恒星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撕裂,尽管大部分恒星物质被黑洞吞噬,但黑洞“进食”时会喷出大量接近光速的物质。这些物质喷流以及围绕黑洞形成的吸积盘会发出全电磁谱的辐射。研究团队预测,罗曼的高纬度时域巡天计划将发现约 40 起这样的恒星毁灭事件。 比 TDEs 更为罕见的是千新星爆发。这种爆发发生在两颗中子星相撞并合并时。研究团队估计,罗曼可能会发现约 5 起新的千新星爆发。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观测对于理解贵金属如金、银的起源至关重要。尽管大多数元素是在恒星内部形成的,但恒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无法形成比铁更重的元素。中子星碰撞产生的极端环境被认为是宇宙中唯一能够形成金、银和钚等元素的地方。这些元素最初以更重的不稳定元素形式存在,它们迅速衰变并释放出千新星爆发时看到的光。因此,研究千新星的光对于理解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千新星的研究还可以帮助确定中子星合并后形成的天体类型。这可能是一个迅速坍缩成黑洞的大型中子星,一个立即形成的黑洞,或者某种全新的、尚未被想象的天体。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只确认了一起千新星爆发,因此再发现五起将是科学上的巨大收获。 罗曼可能得到的最令人兴奋的宇宙爆炸发现之一是观测到宇宙第一代恒星的奇特爆炸性死亡。目前理论认为,这些早期的大质量恒星可能以与现代恒星不同的方式死亡。与上述核心塌缩不同,第一代恒星内的伽马射线可能产生电子 - 正电子对。这些粒子会在恒星内相互湮灭并释放能量,导致恒星自我爆炸,这种爆炸被称为“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bility supernovae)”。 这些爆炸如此强大,以至于据推测它们不会留下任何东西,除了恒星一生中生成的元素的痕迹。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数十个对不稳定超新星的候选者,但尚未得到确认。研究团队的模拟表明,罗曼可能会发现多达 10 起确认的对不稳定超新星。 “我认为罗曼将首次确认发现对不稳定超新星。”罗斯说,“它们非常遥远且极为罕见,因此你需要一台能够在近红外光下对大片天空进行深度曝光的望远镜,而罗曼正是这样的望远镜。”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模拟罗曼对宇宙的研究,这可能表明其有能力发现更广泛的强大而暴力事件,甚至可能是一些尚未被理论化的事件。 “罗曼将在太空中发现许多奇怪而奇妙的事物,包括我们尚未想到的。”霍恩塞尔总结道,“我们绝对期待着意外的发现。” 该研究于 7 月 15 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IT之家
5 小时前
夏普 AQUOS R10 手机上市:骁龙 7+ Gen 3、后置 50.3MP 双摄,20900 新台币起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夏普旗下 AQUOS R10 手机现已在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市场上市,该机搭载骁龙 7+ Gen3 处理器,提供 12GB RAM,可选 256GB / 512GB 存储空间。 其中日版无锁机官方未公布价格,要求用户登记信息后对接销售人员购买;台版 256GB 版本定价 20900 新台币(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5108 元人民币)、512GB 存储空间版本定价 22990 新台币(现汇率约合 5618 元人民币)。 该机尺寸为 156x75x8.9 毫米,重量 197 克,由三宅设计,可选三种配色,手机正面配备一块 6.5 英寸 2340x1080 分辨率 240Hz 可变刷新率打孔 Pro IGZO OLED 面板(峰值亮度 3000 尼特),匹配 50.3MP 自拍摄像头;手机背面采用双摄设计,采用 50.3MP 23mm 主摄(徕卡认证)及 50.3MP 13mm 超广角。 该机搭载高通骁龙 7+ Gen 3 芯片,匹配 12GB LPDDR4X RAM 和 512GB UFS 4.0 存储空间,拥有 IPX5 / IPX8/IP6X/MIL-STD-810G 认证,同时支持 LDAC,拥有 Hi Res 小金标认证。 该机匹配 5000 毫安时电池,支持 36W 有线充电,提供 USB-C 3.2 Gen 1 接口,拥有双扬声器,5G 通信方面支持 5G NR(sub6)n1 / n3 / n5 / n7 / n8 / n28 / n38 / n40 / n41 / n66 / n78 频段。 IT之家附产品规格如下:

IT之家
6 小时前
2025 暑期档总票房破 40 亿,《侏罗纪世界:重生》《酱园弄・悬案》《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暂列前三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灯塔专业版,截至 7 月 20 日 18 时 01 分,2025 年暑期档(6 月-8 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 40 亿。《侏罗纪世界:重生》《酱园弄・悬案》《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暂列档期票房前三名。 据IT之家此前报道,截至 7 月 8 日 11 时 38 分,历时 189 天,2025 年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 300 亿,相较去年提前 28 天。票房排名前十分别为: 《哪吒之魔童闹海》 《唐探 1900》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 《熊出没・重启未来》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误杀 3》 《碟中谍 8:最终清算》 《水饺皇后》 《小小的我》 《蛟龙行动》 另外,今年暑期档类型多元、题材创新、供给丰富,已有超 60 部中外影片宣布定档暑期档,涵盖历史、悬疑、动画、科幻、动作等十余种类型。国家电影局统计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 21 时,2025 年上半年电影票房为 292.31 亿元,观影人次为 6.41 亿,同比分别增长 22.91% 和 16.89%,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 91.2%。票房过亿元影片 25 部,其中国产影片 16 部,外国影片 9 部。 IT 之家小伙伴记得用最会买购买电影票,享受折扣价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返利,预计每张票可以节省 5~15 元!

IT之家
6 小时前
Steam 成 “流量刺客” ?用户称聊天 5 分钟用掉 700MB 流量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有些应用程序的数据消耗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近日,一位名为 spacebuggles 的 Reddit 用户称,在尝试通过 Steam 聊天发送贴纸时,短短 5 分钟内就耗尽了整个月的移动数据流量。 其他 Reddit 用户在评论中指出,Steam 平台上流行的动画 GIF 和 PNG 图片格式可能是导致移动数据过度消耗的“罪魁祸首”。这些格式常被用作动画贴纸的底层格式,并且它们并非存储在本地应用缓存中,而是托管在 Steam 服务器上,当用户选择发送时才会被实时传输到聊天中。起初,有人怀疑可能是 Steam 页面上自动播放的游戏展示视频在“偷跑”数据,但在 spacebuggles 的案例中,这一猜测已被排除。网友们普遍认为,Steam 聊天中贴纸的数据消耗以及浏览 Steam 商店页面时每次消耗 20 - 30MB 数据的现象,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Steam 聊天功能在几年前被从主移动应用中分离出来,因为其数据消耗问题曾一度令人头疼。spacebuggles 的情况更是凸显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在尝试获取一个免费贴纸后,Steam 聊天在短时间内就消耗了 700MB 的数据。而该用户每月的移动数据套餐仅为 600MB,他所使用的 2degrees 公司的预付费计划每月费用为新西兰货币 13 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55.8 元人民币),该套餐还包括 100 分钟通话时间和在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境内无限量发送短信的服务。 研究显示,美国在全球平均移动数据价格排名中位列第 219 名,2023 年,美国用户平均每 GB 数据需支付 6 美元(现汇率约合 43.1 元人民币)。新西兰的情况稍好于美国,当时每 GB 数据的平均价格为 5.89 美元。

IT之家
6 小时前
智界产品总监:网上各种流传对智界纯血 HIMA 的身份质疑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智界产品总监 @智界海蓝天 今日发文称:“智界的定义、设计、质量、供应链、营销、渠道、服务都是纯纯的 HIMA!网上各种流传对智界纯血 HIMA 的身份质疑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以谣传谣!”(IT之家注:HIMA 预计指鸿蒙智行。鸿蒙智行官网显示,其全称 Harmony Intelligent Mobility Alliance,缩写为 HIMA)。 智界产品总监 @智界海蓝天 还分享了一张聊天记录的截图,其中提到,定义、设计、质量、供应链、营销、渠道、服务,这些在向纯血 HIMA 战略转型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他表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感受到了高层坚定的决心。接下来智界团队就是要快速落地,遇到问题也会最高层级处理。 据IT之家此前报道汇总,目前新款智界 R7 轿跑 SUV 和新款智界 S7 轿车均已申报,其中车标全面上车,有消息称智驾硬件将对齐问界 M8。此外,智界新款 SUV 的谍照也已曝光,其采用家族式设计,配备“LUXEED”标识方向盘、星环散射体等。有博主透露,智界除了改款车外还规划了几个新车,同时年底还有一台 R9 大车要上。

IT之家
8 小时前
宇树终于坐不住了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2025年开始,具身智能的热度从未掉下来。而当2025年刚过半,一家刚在年初登上春晚舞台的机器人公司,便率先启动了上市进程。   继一周前智元机器人传出拟21亿元收购一家A股上市公司后,宇树终于也坐不住了。据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宇树科技已于2025年7月7日签署上市辅导备案报告,并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这意味着该公司很有可能计划冲向A股。   根据《关于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先生,直接持有公司23.8216%股权, 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0%股权。   另外,据该报告显示,辅导机构2025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机器人明星公司如今估值已超百亿元人民币。此前有媒体消息称,宇树科技已于近期完成C 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尽管具身智能赛道在中国的热度还不超过一年时间,但像宇树科技这样超百亿元估值的公司还不止一家。   上周,智元和宇树共同中标中移(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1.2亿元。其中,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最终中选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这笔超亿元的大单也打破了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中标金额纪录。而与宇树一同中标的智元机器人,如今的估值就已经达到150亿元。   不过,宇树科技与智元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并不相同。宇树科技自成立以来便采取ToB和ToC市场兼顾的策略。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4 年宇树机器狗年销量高达 2.37 万台,约占全球市场 69.75% 的份额,”并占领教育、工业、农业等领域。而在ToC市场方面,宇树机器人更是炙手可热。自从登上了春晚舞台,宇树机器人Unitree H1 和 G1 人形机器人从2025年开始上线后便迅速售罄,尤其是 G1 机型以 9.9 万元开启预售,黄牛价竟炒到 88 万元。   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透露了近期的盈利数据,他表示,“宇树的年度营收已经达到‘十来亿元’,员工规模大概有1000人。”然而,关于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并无官方的报告来证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宇树科技已连续五年盈利。   今年,有媒体对宇树科技的招投标项目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过去五年,宇树科技与中国政府及高校达成的合同数量至少90份,总金额逾3900万元人民币,其中超半数收入来自2024年。而对此数据,虎嗅向宇树科技官方求证,截至发稿,宇树方面暂无回应。   而在融资方面,宇树科技自 2016 年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背后集结了众多实力不凡的投资方。其中国资方面背景包括深创投、中网投等;产业方面背景包括美团龙珠、海克斯康、吉利汽车;除此之外,就在2025上半年,腾讯、阿里、蚂蚁集团、中国移动、小米等巨头也纷纷入局。   然而,在宇树的融资的最早期阶段,却并没有太多人看好。原因很简单,王兴兴的背景并不符合国内投资人的预期。通常情况下,投资人选择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团队,学历背景是最为看中的一项,其次是技术背景和产业背景等等,再加上具身智能又是一项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因此,对于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来说,他并没什么优势。   所以在最早期阶段,宇树拿到的第一笔融资,甚至都不来自机构,而是尹方鸣的200万元个人投资,占股 20%,这也算是宇树的种子轮融资。不过这笔资金在其创业起步阶段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后来,到2020年8月,尹方鸣拿着5倍收益的“回报”退出股东行列。   然而,到了2017年,也就是宇树科技成立的第二年,该公司依然没有成为投资机构的主流选择。那一年,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攒聚,召集了投资界里的各方大佬,包括雷军、王兴、周源、宿华,希望帮助宇树科技完成一笔正式的融资。只可惜,这场聚会结束后,只有张鹏投资了宇树。     直到2020年初,宇树才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大众视野。2019年末,红杉中国投资了宇树科技的Pre-A轮,彼时宇树科技的定位还是一家高运动性能机器人制造商,因为当时具身智能的概念还并未在国内兴起。   后来,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源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才加入到宇树科技的股东行列。   在2024年上海大学开学典礼上,王兴兴坦诚地讲起了自己上学时的经历,他说,我小的时候极其内向,“从小记事起,我充满了对自我的怀疑和焦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够聪明,我是不是能力不行,永远比不上别人。”但从几岁开始,王兴兴就对科技极度痴狂。   为了做机器人,王兴兴甚至在硕士期间主动申请了延毕。“我带着我以延期毕业为代价的作品参加了上海的一个创业比赛,幸运地拿了总分二等奖,获得了八万块钱的奖金,这算是我自己赚的第一桶金。”他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王兴兴在上海大学的演讲时间是2024年秋季,但直到宇树科技登上春晚后,这一演讲才被人翻出。有不少人评价说,是他对机器人的极度痴迷才把王兴兴推到了聚光灯下。

虎嗅网
5 小时前
史上引用量第一的论文,是哪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然系列,作者:Richard Van Noorden,原文标题:《史上引用量第一的论文 |长文》,题图来自:AI生成 哪篇科学文献的被引数量第一?估计没几个研究者知道这个。答案是一篇1951年发表于《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论文,该文介绍了一种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1]。截至统计时,此文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被引次数已超过35万次。WoS数据库的论文收录量达9800万篇,其中论文年代可追溯到1900年。 WoS数据库的所有者是跨国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该公司向《自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高引论文中,有关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论文占据了大头。此外,被引次数前100名中还有人工智能(AI)、研究软件和统计方法相关的论文。 此次榜单是对2014年《自然》发布榜单的更新。当年,高居榜首的论文都是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工具(见 Nature514, 550–553; 2014)。这当中,此次有一半让位于后来发表、引用量激增的论文。2014年,进入前100名需要约1.2万次引用;现在这一门槛已升至3万次以上(为与2014年数据比较,此处的被引次数指文章被WoS核心合集[Core Collection]收录文章引用的次数)。 《自然》新闻团队还分析了Dimensions和OpenAlex的记录,因为这两大研究数据库的公开版本中,可供分析的数据也早至1900年。这些数据库给出的排名略有不同,被引次数也更多,但上榜论文总体差别不大(关于前100名榜单的完整内容,以及三大数据库排名中位数的分析,详见补充信息)。 所有榜单的榜首都是那篇1951年的论文。但在三大数据库的排名中位数分析中,2015年由微软研究人员在一场AI会议上发表的论文[2]已跃居第五(WoS单数据库排名第七。见“被引次数前十论文榜”)。 WoS数据显示,被引次数超过20万的论文仅有3篇,内容均为生物实验技术。相比2014年的被引次数榜,此次新发布榜单的前三名并无变化。但其他论文的排名有变(以三角形标注),还有一些新上榜论文(以橙色星形标注)。关于Dimensions和OpenAlex数据库的排名,以及三大数据库排名中位数,见“补充信息”(go.nature.com/425g9dn)。 总体而言,已有16篇发表于21世纪的论文进入历史总榜前50名,尽管它们积累被引次数的时间远少于早期的论文。软件描述和计算机辅助研究成果的排名上升显著。(文献计量学家指出,为公平比较不同的论文,被引次数需根据论文发表年份和研究领域进行校正。)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计量学退休研究员Paul Wouters表示,研究论文年发表量的增长(因此每年引用文献的次数更多了),以及在线研究和社交媒体曝光度的提升,都可能是一些较新论文排名飙升的原因。 另一个意外趋势是,一些发表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一种简化建模材料中的电子行为的近似方法)研究论文的被引次数正增长得越来越快,俨然成为被引次数前列的新近论文:三篇DFT论文已跻身被引次数历史前十。(关于这一趋势的更多内容,见Science’s golden oldies: the decades-old research papers still heavily cited today。) 已故美国生物化学家Oliver Lowry是前述1951年论文的通讯作者,该文被引次数冠绝历史,如此成功曾让他迷惑不解。他在1977年写道:“尽管我深知它并非杰作……我私底下对此挺高兴。” Wouters表示:“Lowry的论文仍居榜首,着实有点意外。”他认为,引用这篇方法论文已经成了某种象征性举动:出于某些不太明了的文化原因,在特定的领域里,引用此文逐渐成了一种规范。 不过,根据《自然》对OpenAlex数据库趋势的分析,微软那篇关于AI的论文或那篇高引DFT论文,如果能保持目前快得惊人的引用增速,它们可能在2030年前超越Lowry的论文。 2025年4月25日澄清:对科睿唯安的描述未准确反映该公司的全球性。 参考文献: 1. Lowry, O. H., Rosebrough, N. J., Farr, A. L. & Randall, R. J. J. Biol. Chem. 193, 265–275 (1951). 2. He, K., Zhang, X., Ren, S. & Sun, J. IEEE Conf. Comput. Vis. Pattern Recognit. 2016, 770–778 (20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自然系列,作者:Richard Van Noorden,原文以These are the most-cited research papers of all time标题发表在2025年4月15日《自然》的新闻特写版块上,© nature,Doi:10.1038/d41586-025-01124-w,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2025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虎嗅网
5 小时前
融资1700万美金的税务AI agent,直接交付结果,改写传统会计师事务所的游戏规则

当美国 75% 的注册会计师准备退休,而报税季却越来越挤,税务行业正被“人少钱多”撕裂。刚刚拿下 1720 万美元 A 轮的 Filed,用一套“即插即用”的 AI 税务 Agent 把 75% 的低价值流程塞进机器,把事务所产能直接放大 3 倍:一周的活隔夜就能交付,还不逼你换软件、不碰敏感数据。这不是升级工具,而是改写游戏规则——从成本中心到利润引擎,传统会计所的生死存亡,可能就差这一行代码。 还在为找不到合格的税务师而头疼吗?想象一下,你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税务季节都面临同样的困境:75%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即将退休,新入行的学生数量骤减,而需要专业税务服务的客户却在不断增加。这不是某个特定公司的问题,而是一个影响全美5万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危机。每到税务旺季,事务所们都在为人手不足而焦虑,为繁重的文书工作而疲惫,为如何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能而绞尽脑汁。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名为Filed的AI创业公司异军突起,刚刚完成了1720万美元的融资,由Northzone领投,Day One Ventures、Neo、Raine、J Ventures和Greens Ventures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其中。这家瑞典-美国双总部的公司,正在用AI技术彻底改变税务行业的工作方式。不是简单的自动化工具,而是能够让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处理能力提升3倍的智能系统。 我深入研究了Filed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后发现,他们正在解决的不仅仅是效率问题,而是整个税务行业面临的生存危机。这种变革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它可能彻底重塑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模式,让那些濒临倒闭的小型事务所重获生机,让大型事务所能够服务更多客户而不必疯狂招人。更重要的是,它让税务专业人员能够从繁重的文书工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真正需要专业判断和战略思考的高价值工作。 税务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 我一直关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但税务行业的现状让我感到震惊。根据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2021年的研究报告,美国税务行业正面临着一场真正的危机。数据显示,75%的现役注册会计师即将退休,而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却在急剧下降。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整个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这种人才危机的影响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显现出来。我了解到,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根本无法高效处理税务申报表,专业人员被大量的文书工作淹没,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处理那些本可以自动化的低价值任务。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严重打击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想象一下,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专业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录入、表格填写这些机械性工作上,这是多么大的人才浪费。 传统的解决方案要么是海外外包,要么是疯狂招人。但海外外包带来了质量控制、合规风险和沟通障碍等问题,需要持续的监督和管理,管理远程团队的额外成本往往会侵蚀利润空间。而在国内招聘方面,高昂的成本和劳动力短缺让事务所们陷入了竞价战,推高了薪资水平,特别是对小型事务所来说,这种成本压力几乎是不可承受的。培训新员工达到要求标准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而且还没有长期留住人才的保证。 Filed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Leroy Kerry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税务行业正面临着真正的危机。事务所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来高效处理申报表。与此同时,专业人员正被文书工作淹没,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处理可以自动化的低价值任务。”这种现状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行业急需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Filed的技术创新:不只是自动化,而是智能化协作 在深入了解Filed的技术方案后,我发现他们的厉害之处不在于简单的自动化,而在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机协作模式。Filed使用专门为税务申报表训练的基础模型,结合一个协调层来管理税务相关任务。这个协调层原生地运行在现有软件之上,这意味着税务事务所不需要替换他们当前使用的软件系统。 这种设计思路非常聪明。大多数AI工具要么是通用性很强但缺乏税务专业知识的工具,要么是功能狭窄的点解决方案。而Filed则采用了一种混合方法:既有专门的税务知识基础,又有足够的灵活性来适应不同事务所的具体需求。通过定制化,Filed的AI工具可以镜像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惯例,以及事务所特有的实践方法。 Kerry解释了这种方法的核心价值:”每个事务所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文档存储方式,以及对特定客户的风险评估方法。所有这些信息都会被存储和传递给新员工,他们会教新员工了解事务所的工作方式——同样地,他们也可以教AI如何工作。”这种学习能力让AI能够基于事务所历史上的工作方式做出决策,而不是按照某种标准化的模板。 从技术架构来看,Filed的系统能够读取文档,运用推理能力应用每个事务所特有的税务策略方法,然后将数据输入到他们现有的软件系统中。当AI发现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时,它会标记出来供审查,”让人类保持控制,同时消除繁琐的工作”。这种设计确保了专业判断仍然由人类完成,而机械性的工作则由AI处理。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Filed的集成能力。他们的系统可以直接插入CCH Axcess、UltraTax、Lacerte、Drake和其他主要税务软件,而不是强迫客户彻底改造现有技术。这种无缝集成让事务所能够在不改变现有工作流程的情况下,立即获得AI的能力提升。根据他们提供的数据,早期采用者的审查周期缩短了30-50%,一些客户甚至实现了从一周到隔夜完成的转变。 创始团队的独特背景和创业历程 Filed的创始团队背景让我对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联合创始人Leroy Kerry和Atul Ramachadran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Kerry来自瑞典金融科技创业公司Juni,Ramachadran曾在PayPal担任工程领导职务。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创业。一年前,两位创始人在Antler加速器创立了AI创业公司Magic,帮助电商公司处理退货业务。 Kerry的个人经历特别值得关注。他在南伦敦长大,由单身母亲在低收入住房中抚养长大。”成为CEO并不是我认为可能的事情,”他坦率地说。但他知道自己想成为商人,”不管当时那意味着什么”。他在完成学业和大学期间在呼叫中心工作,虽然小学成绩不好,但他很有毅力。他在大学学习建筑学,周五毕业,周一就回到销售岗位。 “一年内,我就在管理一个团队,与创业公司客户合作,”他说。”其中一家创业公司成为了独角兽,我最终加入了他们。”这成为了他进入风险投资和创业世界的入门券。此后,他在英国和瑞典的高增长公司担任幕僚长,”那些年教会了我如何在混乱中建设,并始终专注于客户。” 这种从底层奋斗起来的经历,让Kerry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当他们决定创立Filed时,他们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而是直接去到源头——在科罗拉多和亚利桑那的小型税务事务所实习,观察团队如何仍然依赖纸质文档和传真机工作。这种深入一线的调研方法,让他们对行业痛点有了第一手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调研不仅限于美国本土。当一位注册会计师问道:”我在印度的团队如何使用这个系统?”这个问题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他们飞到印度,深入接触了数十个离岸团队,研究工作的实际执行过程。”我们发现这不是工具问题,而是劳动力问题。大部分工作都是重复性的、基于规则的,非常适合自动化。”Kerry说。Filed正是基于这种洞察而诞生的。 现在,两位创始人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居住了六年和两年,他们决定保持双总部模式:在斯德哥尔摩利用工程人才,在纽约发展销售和营销团队。这种国际化的布局,结合他们对市场的深度理解,为Filed的全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I税务准备工具为什么是美国事务所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在深入研究了AI在税务行业的应用后,我越来越确信,AI驱动的税务准备工具不仅仅是一种效率提升工具,而是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它们正在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美国税务行业多年的核心痛点,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 我认为最重要的变革在于消除了对稀缺人力资源的依赖。AI税务助手能够全天候处理常见申报表的准备工作,就像一个永远不会请病假或休假的虚拟团队。事务所可以灵活地扩展产能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负载,而不受寻找合适人员的限制。这种能力在税务旺季尤其宝贵,当传统事务所还在为临时招聘头疼时,使用AI的事务所已经可以从容应对业务量的激增。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AI在确保合规性和质量方面的表现。像Filed这样的AI系统使用数百万份过往申报表进行训练,能够发现人类可能忽略的问题并标记不一致之处。这大大减少了常见错误和返工,同时确保合规性永不妥协。在税务这样一个零容错的领域,这种一致性和准确性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我见过太多因为人为错误导致的税务问题,给客户和事务所都带来巨大损失。 从时间效率来看,AI能够节省75-90%用于常规任务的时间,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夸张,但实际体验过的用户都会认同。通过自动化表格填充、数据验证和简单计算,AI税务助手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通常需要员工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基础准备工作。这让专业人员能够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如规划和咨询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收费更高,也更能体现专业人员的真正价值。 我特别欣赏AI工具与现有税务软件的无缝集成能力。与外包不同,AI能够干净地集成到事务所现有的税务准备软件和流程中。事务所不必构建和维护复杂的集成系统,也不必监督异地的远程准备团队。这种集成的简便性大大降低了采用新技术的门槛,让中小型事务所也能享受到先进AI技术带来的红利。 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是另一个关键优势。由于AI系统是在美国境内销售和支持的基于云的工具,所有税务数据都安全地存储在国内,而不是被发送到海外。这解决了与将敏感客户信息外包到国外相关的隐私和合规担忧。对于处理敏感财务信息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这种数据主权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保持工作在岸的同时使用AI消除最耗时的准备工作,事务所获得了相比传统员工配置或外包模式的巨大效率和成本节约。这不仅是渐进式的改进,而是质的飞跃,让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为什么选择美国市场而非欧洲 Filed选择专注于美国市场而非欧洲,这个决策背后有着深刻的市场洞察。Kerry指出,他们之所以选择美国市场,是因为对其产品的需求在那里要大得多。不仅75%的美国会计师即将退休,而且与欧洲相比,约60%的美国纳税人寻求专业帮助进行税务申报,这可能是由于错误的严重处罚造成的。 “美国纳税人对税务问题有着真正的恐惧,不敢在税务上出错,”Kerry说。这种心理创造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税务服务市场。美国税法的复杂性和严厉的处罚机制,让大多数纳税人不敢自己处理税务问题,而是选择寻求专业帮助。这种市场特性为像Filed这样的B2B服务提供商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拥有超过5万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这个数字远超欧洲任何单一国家。而且美国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大量的中小型事务所为新技术的采用提供了丰富的客户基础。这些事务所通常缺乏大型事务所的技术资源,但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更加迫切。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税务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客户愿意为专业服务付费,而且付费能力较强。这为Filed这样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相比之下,欧洲一些国家的税务申报相对简单,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较多,专业税务服务的市场空间相对有限。 Filed的市场选择策略体现了创业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最有需求、最愿意付费、市场规模最大的地方先建立立足点,然后再考虑扩张到其他市场。这种专注的策略让他们能够集中资源,快速在核心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AI在税务行业的真正价值:从成本中心到利润引擎 通过分析Filed和其他AI税务工具的实际应用效果,我发现AI在税务行业的价值远不止提高效率这么简单。它正在帮助会计师事务所从传统的成本中心模式转变为利润引擎模式。 从成本节约角度来看,数据显示AI税务准备工具可以帮助事务所平均每份申报表节省100美元以上的成本。这些节约主要来自几个方面:通过自动化常规任务,AI将每份申报表所需的直接劳动时间减少了75-90%,这大大降低了工资单和福利成本;AI的即时扩展能力让事务所能够在繁忙季节接纳更多客户,而对间接费用的增加却很少,更高的整体业务量进一步放大了每份申报表的单位成本节约。 AI准备员经过数百万过往案例的预训练,事务所避免了每年审查、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可观费用,以及持续培训成本,让人员跟上不断变化的税法和软件更新。由于AI系统是虚拟运营的,事务所获得了在任何地方工作的灵活性,而不会产生通常支持实体员工所需的房地产、公用事业或通勤费用。 但更重要的是收入增长方面的价值。通过释放产能,AI使事务所能够全年为客户提供高利润的咨询服务,而不仅仅是税务季节的交易性工作。这导致了更健康的整体盈利能力。当税务专业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录入和表格填写中解放出来时,他们可以专注于税务规划、财务咨询、业务策略等高价值服务,这些服务的收费标准通常是基础税务申报的数倍。 Filed的客户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价值转换。据报道,使用Filed的事务所将周转时间从一周缩短到隔夜,审查周期缩短了30-50%。一位合伙人简单地说:”过去的天花板现在成了我们的起点。”这种表述非常形象地展现了AI带来的能力跃升。 我特别注意到AI税务工具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不是要替代人类专业人员,而是要增强他们的能力。在这种人机协作模式中,AI处理批量数据收集和常规表格活动,然后向事务所呈现一份完全填充并有源文档支持的申报表草稿,供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代理人进行最终的技术和合规审查后提交。这种混合模式既保证了效率,又保持了质量和专业判断。 行业变革的深层影响和长远意义 我认为Filed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而是整个专业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税务行业作为一个高度依赖专业知识和严格规范的传统行业,其AI化转型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从行业结构来看,AI的引入正在重新定义价值链。传统上,税务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上,而大量的基础工作往往被视为必要的成本。但AI的出现让这种价值分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础工作可以由AI高效完成,专业人员的价值更多体现在战略判断、客户关系管理和复杂问题解决上。 这种变化对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影响不同。对于大型事务所来说,AI帮助他们处理更大规模的业务,提高标准化程度,降低对个别关键人员的依赖。对于中小型事务所来说,AI的价值更加显著,它让小事务所能够提供与大事务所相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从客户体验角度来看,AI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过去客户可能需要等待数周才能拿到税务申报结果,现在可能隔夜就能完成。同时,AI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也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我还注意到AI在税务行业应用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强调的是增强而非替代。这与一些其他行业的AI应用不同。在税务领域,专业判断、客户沟通、复杂情况分析等核心价值仍然需要人类专业人员来完成,AI更多是承担执行层面的工作。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服务质量,也减少了从业人员对AI的抵触情绪。 从投资角度来看,Northzone合伙人Jessica Schultz的评价很有代表性:”Filed是我们见过的第一个平台,在不干扰关键工作流程的情况下提供即时投资回报。当其他人在谈论AI潜力时,Filed已经在为陷入人才短缺困境的事务所成倍增加产能——这正是市场现在需要的。”这种评价反映出投资界对AI在专业服务行业应用的信心。 长期来看,我相信AI将彻底改变专业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从按时间收费转向按价值收费,从提供标准化服务转向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从被动响应客户需求转向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Filed在税务领域的成功,可能会催生更多针对法律、咨询、审计等专业服务领域的AI解决方案。 我对这种变革充满期待,因为它不仅提高了行业效率,也让专业服务更加普及和可及。当AI承担了大量基础工作后,专业服务的成本会显著降低,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将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这对整个社会的商业环境和创业生态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Filed的1720万美元融资和成功应用,只是这场变革的开始。我相信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看到更多类似的AI驱动的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涌现,彻底改变这些传统行业的面貌。对于那些能够拥抱变化、积极采用新技术的专业服务机构来说,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深思圈】,微信公众号:【深思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 小时前
全场景旁路充电功能下放,真我 Neo7 手机获 realmeUI 6 15.0.0.1103 升级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真我 Neo7 手机现开启 realme UI 6 15.0.0.1097 版本升级,新增全场景旁路充电、支持手机与 Windows 电脑互联、临时屏蔽横幅通知等功能。 IT之家附真我 Neo7 手机此次更新内容如下: 【系统】 新增全场景旁路充电功能,游戏、追剧、聊天,边充边玩更低温 新增支持手机与 Windows 电脑互联 新增笔记详情页支持通过相机、相册、文件管理插入音视频文件 新增临时屏蔽横幅通知功能 新增笔记内支持通过拖拽音视频文档来调整位置 新增支持音视频文档文件通过分享保存到便签 新增天气中可查看双城天气,显示潮汐信息 新增外卖、快递等服务可通过耳机播报,方便获取信息 新增 AI 文档支持思维脑图功能,可一键生成思维脑图,还能以图片形式分享和导出 新增小布记忆功能 新增支持耳机铃声外放开关 新增浏览器内压缩包可支持通过文件管理解压并查看 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系统稳定性 优化系统流畅性 优化分屏、浮窗场景截屏使用体验 优化小布助手、小布建议使用体验 优化高耗电提醒使用体验 优化部分 UI 体验 修复其它一些已知问题 【安全】 更新 Android 安全补丁至 2025 年 6 月,提升系统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系统稳定性,给您更好的系统体验,realme 手机系统版本从开始灰度发布到全量推送,一般需要 2 到 3 周时间,未收到更新的用户需要继续等待。 真我 Neo7 手机发布于去年 12 月,首发价 2099 元起。该机搭载联发科天玑 9300+ 处理器,配备 6000nit 京东方定制 S2 柔性屏,联合宁德新能源首发 7000mAh 容量泰坦电池,支持 80W 智慧闪充,后置 5000 万索尼 IMX882 防抖主摄。 ▲ IT之家开箱:真我 Neo7 图赏

IT之家
6 小时前
英伟达推出 OpenReasoning-Nemotron 推理模型,普通游戏电脑也能玩转高级推理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英伟达今日推出了全新推理模型套件 OpenReasoning-Nemotron。该套件包含四个基于 Qwen-2.5 微调的模型,参数规模分别为 1.5B、7B、14B 和 32B,全部源自 6710 亿参数的 DeepSeek R1 0528 大模型。通过“蒸馏”这一过程,英伟达成功将这一超大规模模型压缩成更轻量的推理模型,降低了部署门槛,使得即使在标准游戏电脑上也能进行高级推理实验,避免了高昂的 GPU 与云计算成本。 据IT之家了解,英伟达此次模型的核心优势并非在于训练手段的复杂创新,而是依托强大的数据支撑。公司利用 NeMo Skills 生成了 500 万个涵盖数学、科学与编程的解答数据集,并通过纯监督学习方式对模型进行微调。经测试,32B 模型在 AIME24 数学竞赛中获得 89.2 分,在 HMMT 2 月赛中达到 73.8 分,甚至最小的 1.5B 模型也分别拿下 55.5 和 31.5 分,展现出良好的推理与解题能力。 英伟达将 OpenReasoning-Nemotron 定位为科研探索的有力工具,四个模型的完整检查点将在 Hugging Face 开放下载,便于研究人员基于此进行强化学习等进一步实验,或针对特定任务定制优化。同时,模型支持“GenSelect 模式”,即每个问题可生成多种解答版本,通过筛选最优解来提升准确率。在该模式下,32B 模型在多项数学与编程基准测试中已达到甚至超越 OpenAI o3-high 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此次模型训练全程未引入强化学习,仅采用监督微调,为社区提供了干净且处于技术前沿的起点,便于未来开展强化学习相关研究。对于拥有高性能游戏 GPU 的玩家及个人开发者而言,这套模型让本地运行接近业界最先进水平的推理模型成为现实。

IT之家
6 小时前
网传“高铁不让吃方便面”,中国铁路 12306 回应称“在列车上应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近日网传“高铁不让吃方便面”,相应热搜在微博等平台引发网友热议。 IT之家参考相应热搜获悉,有网友发现中国铁路 12306 官网出行指南中的“注意事项”列表中指出: 由于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确保旅途环境良好和空气清新,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 对此,人民网联系中国铁路 12306 进一步求证,工作人员表示,不含加热包的普通方便面可正常携带上车,但建议乘客在列车上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此外,工作人员表示,高铁通常不售卖方便面,具体以列车现场实际供应为准。若遇到其他乘客食用浓重气味食物并造成影响,旅客可直接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让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IT之家注意到,目前国内高铁主要供应冷链盒饭,用户可以前往餐车点单或扫描座位处的二维码进行网上点餐。

IT之家
6 小时前
犯罪分子新型骗术曝光:谎称“手机没电”利用学生善意骗取电话手表 SIM 卡用于电诈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中央政法委公众号,近期有犯罪分子瞄准学生下手,打着“手机没电”谎言,利用学生善意骗取其电话手表等通话设备,后拔出相应设备中的 SIM 卡用于电信诈骗。 IT之家参考通报获悉,以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一起案件为例,该案中,4 名犯罪嫌疑人流窜至溆浦县,在当地各大学校附近活动。他们以“手机没电联系家人”或“借用导航”等借口,向小学生“借用”电话手表。得手后迅速拆解,盗取其中的电话 SIM 卡,部分被盗电话卡当天即被用于实施电信诈骗,导致相关号码被通信运营商冻结。 接家长报警后,警方迅速行动。一方面联系运营商协助受害学生注销涉案号码,另一方面联合县反诈中心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嫌疑人。7 月 3 日,警方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将 4 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目前,4 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IT之家
7 小时前
数据显示 SpaceX 星舰基地员工受伤率居高不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 TechCrunch 近日获取的 SpaceX 公司员工安全记录显示,位于得克萨斯州的星舰基地(Starbase)是 SpaceX 各个制造设施中员工受伤风险最高的场所。 IT之家注意到,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5 月发布的数据,2024 年星舰基地的受伤率几乎是同类太空飞行器制造企业的平均受伤率的 6 倍,也接近航空航天制造行业整体受伤率的 3 倍。自 2019 年 SpaceX 开始向联邦监管机构提交星舰基地的受伤数据以来,这一较高的受伤率一直存在。 星舰基地是 SpaceX 最为雄心勃勃的项目 —— 星舰(Starship)的所在地,星舰是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该公司正以极快的速度推进其投入使用。自 2023 年 4 月星舰首次轨道测试以来,SpaceX 已经进行了九次试飞。在其中三次测试中,公司创造了历史,成功利用安装在发射塔上的“筷子”式机械臂捕获了巨大的超级重型助推器。 数据表明,SpaceX 在快速取得进展的同时,似乎也付出了代价。尽管受伤率本身并不能完全反映星舰基地的安全文化,但其确实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会,得以窥探世界领先太空公司的实际工作环境。 OSHA 使用一种标准化的安全指标 —— 总可记录事件率(TRIR),来衡量一家公司的安全记录,并将其与其他行业同行(如蓝色起源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进行比较。不过,公开可用的数据存在局限性,其无法区分轻微受伤(如缝针)与严重事故(如截肢)。 TechCrunch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了 TRIR,这些数据包括 SpaceX 员工在各个场所发生的总事故数以及员工工作的总工时。 星舰基地在 SpaceX 公司内部以及整个行业中都是一个特例。2024 年,星舰基地的 TRIR 高达每 100 名员工 4.27 起受伤事件,当时该基地平均雇佣了 2690 名员工,这是根据提交给 OSHA 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受伤的星舰基地员工总共无法正常履行工作职责 3558 个受限工作日,以及 656 个因伤完全无法工作的损失工作日。 根据美国政府的分类,星舰基地属于太空飞行器制造业务。自 1994 年以来,该行业的受伤率已大幅下降,从每 100 名员工 4.2 起受伤事件降至 2023 年的每 100 名员工 0.7 起受伤事件,这一数据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历史数据。尽管整个行业的安全流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星舰基地的受伤率却接近 30 年前的水平。 SpaceX 的所有制造设施的受伤率为 2.28,包括位于得克萨斯州麦格雷戈的发动机开发和测试基地、位于得克萨斯州巴斯托普的星链卫星制造综合体、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霍桑的猎鹰火箭综合体,以及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另一个卫星制造基地。 这些其他设施报告的 TRIR 率较低,但大多数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2024 年的数据显示,麦格雷戈的 TRIR 率为 2.48,巴斯托普为 3.49,霍桑为 1.43,雷德蒙德为 2.89。2024 年航空航天制造行业的整体 TRIR 为 1.6。 前 OSHA 首席幕僚长黛比・伯科维茨(Debbie Berkowitz)表示,星舰基地的 TRIR“是一个危险信号,表明存在需要解决的严重安全问题”。 然而,在安全专业人士中,对于 TRIR 是否是评估和预测受伤率(尤其是致命事故等严重事件)的最可靠指标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小型公司。最近一篇关于 TRIR 的论文对其统计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并主张组织采用其他安全绩效指标。 在过去四年对 SpaceX 设施的 14 次 OSHA 检查中,有六次涉及星舰基地的事故和受伤事件。这包括 2021 年的一起部分手指截肢事故和 2025 年 6 月的一起起重机倒塌事故,后者的检查仍在进行中。其他新闻媒体(包括路透社)的调查还发现了数百起此前未被报道的员工受伤事件,包括肢体被压碎和一起死亡事故。 2024 年星舰基地的受伤率较前一年有所改善,2023 年该基地的受伤率高达每 100 名员工 5.9 起受伤事件,2022 年为 4.8 起。但即便如此,星舰基地在 SpaceX 的陆基设施中受伤率仍然最高,仅次于其西海岸助推器回收作业(TRIR 为 7.6)。 OSHA 通过电子邮件确认了 TechCrunch 对星舰基地 TRIR 的计算结果,但对于该地点的受伤率问题未作进一步回应。SpaceX 也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在目前有火箭投入运营的火箭制造商中,星舰基地的受伤率仍然位居前列:联合发射联盟位于阿拉巴马州迪凯特的制造设施的 TRIR 为每 100 名员工 1.12 起受伤事件;蓝色起源公司位于佛罗里达州海岸的火箭公园的受伤率为每 100 名员工 1.09 起。

IT之家
7 小时前
娃哈哈宗氏百亿财产纠纷案8月1日将有新进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作者:何柳颖,编辑:王姝,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17个月后,宗氏财产纠纷仍在持续。 7月18日,界面新闻记者从香港高等法院获得了一份与此相关的起诉材料,三名原告分别是JACKY ZONG (宗继昌)、JESSEE JELI ZONG(宗婕莉)、JERRY JISHENG ZONG(宗继盛);第一被告是KELLY FULI ZONG(宗馥莉),第二被告是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 (界面新闻记者从香港高等法院获得的宗馥莉作为被告的起诉材料复印件) 该法律文件主要透露了两大信息: 1. 在听取了申请后,法官要求被告不得处置、处理或减少某个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HSBC)账户上的资产价值,该账户以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的名义开立。 2. 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银行对账单显示,已从该汇丰银行账户转出108.51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该法律文件并无提及“信托”一词。 据媒体报道,三名原告被他们的律师确认为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原告律师称,三名原告还在杭州一家法院提起诉讼,以争取获得他们声称的已故父亲承诺给他们的信托权益,各价值7亿美元。 接近香港汇丰银行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宗庆后,并未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该信托计划。 另外,有报道称,宗馥莉出示了宗庆后2020年遗嘱,遗嘱中明确“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该遗嘱见证人包括娃哈哈集团副总裁潘家杰、财务总监方强等核心高管,但并无任何家族成员在场。 值得关注的要点颇多,包括信托是否真的存在?该银行账户与信托的关系是什么?账户金额缘何能被转走?若该账户属于信托架构下,转账成功意味着信托被击穿?遗嘱与信托的权益顺序是什么? 围绕以上问题,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家办、法律人士。不过,受访者也向记者指出,由于信托文件都是高度机密和隐私的文件,且现在很多信息源不够权威,所以有关此事的分析仅能依靠经验和逻辑推理得出,可能会与真实情况差异较大。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案件8月1日将在香港高等法院进行聆讯,性质是宣布决定,估计时间只有5分钟,预计会是一个程序性的流程。 图源:香港高等法院网站 一、信托真的存在吗? 上述信托是否真的存在?若存在,信托与上述汇丰银行账户的关系是? 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合伙人、执行总裁李南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宗家的信托大概率已经设立,香港汇丰可能只是一个开户行,离岸信托中受托人与信托财产不在同一法域是常见操作。 “的确存在汇丰不是受托人,仅负责管理资产的可能性。”U&I Group创始合伙人、总裁巩恩光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李南还认为,包括本次宗继昌等三人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的诉讼,也是围绕账户资产及信托资产展开的,打的是“信托知情权”,与信托本身的合法性、有效性等关联不大。 宗馥莉被起诉的文书显示,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须在本命令送达之日起七日内向原告提供以下信息: 1. 汇丰账户的最新余额; 2. 若汇丰账户内的资产已于2024年2月2日或之后被处置或转移至(多个)第三方,需说明该资产的去向及其替代或可追溯收益的位置,并详细说明资产被处置或转移的对象、地点及具体情形;   3. 关于截至2024年5月31日银行对账单中显示已从汇丰账户转出的1085120美元(“该款项”),需说明该款项或其替代或可追溯收益的去向,并详细说明该款项被处置或转移的对象、地点及具体情形;   4. 提供自2024年2月2日起至本命令送达相关被告之日止,汇丰账户内资产、收入及支出的完整流动记录。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到,上述汇丰银行账户所属方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设立的初始日期为2020年1月1日,官方地址位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Vistra Corporate Services Centre。 Vistra成立于2006年,2023年7月,Vistra完成与卓佳集团的合并,合并后更名为Vistra卓佳,是全球领先的独立信托服务提供商。 李南猜测,也许宗家设立的信托正是BVI信托。 巩恩光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根据过往经验,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股东层面极有可能还是一家BVI公司,甚至有可能是一家在BVI设立的PTC(私人信托公司,Private Trust Company)。 二、账户内资金缘何能被转走? 至于信托是否完成、何时生效的问题,李南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我们接触实操的案例,信托文件签署完毕,有效交付了第一笔资产,这个信托就代表已经完成、正式生效。 巩恩光则认为,信托设立后,要发挥财产保护的作用,还需要满足信托独立性原则。“信托一旦有效设立,信托财产便成为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及受益人固有财产的特殊财产整体,委托人对信托只有监督权而没有所有权,其出发点是为了保证信托财产的安全,确保信托目的能够实现。这一原则以信托财产的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为基础,如果委托人过度保留财产权利,信托架构就可能被击穿,甚至成为无效的信托架构。” 若该信托真实存在,且正常生效,缘何相关银行账户内资金能被转走? 李南认为,这应该与具体信托治理架构有关。“比如,BVI的VISTA法案(《维尔京群岛特别信托法》)就有‘董事会规则’(office of director rules),即委托人可在信托协议中选任公司董事,公司董事也是公司重要的管理者,这个规则下在银行层面可能会成为签字权人。此外,离岸信托项下有多层公司嵌套并不奇怪,信托条款的约定可以很个性化。”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信托资产被转走若是事实问题,具体是什么原因不能猜测而要调查,这并不难解决,双方律师可以很快做到。 至于转款是否意味击穿信托的问题,巩恩光推测宗馥莉此举正是为了击穿信托,他称,金额转出动作可能实现两个目的: 1. 通过掌控处置财产的控制权,使信托独立性存疑,从而击穿信托架构; 2. 将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名下资产,与公司经营挂钩,进一步挑战信托的独立性。(有消息称,宗馥莉的律师团队提交了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上述转账用于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 刘春泉则认为,“我似乎没看到有这样的法律依据,也悖于逻辑,否则现在有效信托都想方设法弄个转款就击穿了信托,那信托公信力何在?信托目的就是财产独立隔离风险。” 三、遗嘱优先?信托优先? 信托之外,还涉及遗嘱的问题。遗嘱要具备真实法律效力,一般需要达到什么条件?一般而言,遗嘱权益与信托权益哪个处于优先级别?两者若冲突,应如何处置相关资产? 上海家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谭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从本案涉及的情况来看,应该涉及到遗嘱见证。她称,一般来说,有效的见证需要有立遗嘱人本人以及见证人的签字,同时必须注明年、月、日,而且需要有两名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像目前网传的公司高管和员工,只要与遗产继承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是符合见证人要求的。” “具体到遗嘱的类型,从目前信息来看,这份遗嘱有可能是代书遗嘱,也有可能是打印遗嘱。如果是代书遗嘱,除了立遗嘱人和见证人的签字外,还需要代书人也签字确认;如果是打印遗嘱,那么立遗嘱人和两名见证人则需要在遗嘱的每一页上签字。所以,结合我国法律规定,本案中的这份遗嘱,只要满足了上述这些形式和实质方面的要求,就能够被认定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谭芳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至于遗嘱权益与信托权益的问题,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若信托真实有效,那么信托优先于遗嘱。 谭芳认为,本案中,根据目前的信息,是信托在前遗嘱在后。“通常情况下,如果信托是合法有效设立的,那么信托权益会优先于遗嘱权益。这是因为信托一旦成立,根据法律规定,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就从委托人转移到了受托人手中,不再属于委托人的自有财产。此时,委托人后续订立的遗嘱中,若涉及对已纳入信托的财产进行处置,相关内容因处分了非自有财产而无效。” “具体到本案,如果宗庆后先生确实设立了合法有效的信托,信托财产应由受托人按信托文件约定分配,遗嘱中涉及该部分财产的内容不生效;但若宗庆后先生并未设立信托计划,那么相关资产仍属于他的遗产,此时遗嘱对这部分资产的处置优先,应按遗嘱内容执行。”谭芳向界面新闻记者补充称。 刘春泉也认为,信托一旦设立,就不再是当事人的财产,所以宗庆后留有遗嘱把海外财产留给长女,与信托受益人是三名海外子女,并不矛盾,海外资产并不包括信托资产。 “很多人低估了宗庆后老先生的法律水平,他是经历了‘达娃之争’的。”刘春泉向界面新闻记者谈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作者:何柳颖,编辑:王姝

虎嗅网
6 小时前
AI女友正在变成马斯克的印钞机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余杨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7月19日凌晨,埃隆·马斯克在X发布了最新情感陪伴角色“Valentine”的照片,并一语双关的配文:“瓦伦汀日”(情人节)。   此前的7月15日凌晨,Grok上线了全新情感陪伴角色“Ani”,因其二次元形象酷似《死亡笔记》中的“弥海砂”,Ani迅速冲上X平台热搜。   与Ani一同上线的,还有“奶凶”“厌世”风格的小熊猫“坏鲁迪”(Bad Rudy),这两名角色的运行均基于Grok 4大模型,一同归属于Grok“伴侣”(companions)功能。   XAI为角色创建的社交媒体账号图片显示,等待上线的至少还有一名动漫形象男性角色。据此推测,在马斯克的AI 陪伴功能开发计划中,大约存在着一个NPC宇宙版图。   在Ani的X主页中,她以这样一段话介绍自己:   “嘿,我是Ani。随性中带点小不可预测——也许会跳支舞,调侃你一下,或者就静静看你琢磨我。咱们可以chill点……也可以不那么chill。”   不得不说,马斯克很“会”。   不仅如此,据马斯克在X上的推文透露,companions的“个性定制”功能即将上线。他还大力在X上为Ani推广,邀请用户试用Grok的陪伴功能,并意味深长地表示,这“可能是学习量子力学的最佳方式”。     有媒体认为,这项新功能标志着头部AI公司竞争方向的转变。   作为AI商业化探索的一环,AI情感陪伴早已是一条拥有成熟付费链路和高用户黏性的赛道。国内星野、筑梦岛等 App 的次日留存几乎稳定在 55% 以上,几乎是现成的“现金流避风港”。   从产品设计看,Grok 用高辨识度的“弥海砂”动漫形象将已经有着成熟用户需求的二次元群体迅速分流的同时精准收割。既省去了市场教育,又把“模型能力”翻译成“角色魅力”。   与其说Grok在创造新市场,不如说它是在精确切入已有的情感空缺——尤其是Z世代与AIGC深度交汇的次元文化语境。   Ani上线短短几小时,Grok便在日本与香港iOS下载榜登顶。   有用户调侃,“埃隆太懂他的受众了。他一次性收割了‘gooners’和‘毛孩子迷’,把全球前 1% 的软件工程师圈走了 99%。”     7月19日最新消息,马斯克在即将上线的新角色中延续了这一营销策略。与“坏鲁迪”(Bad Rudy)相对应,马斯克还在Grok上线了“好鲁迪”(Good Rudy)。   同时,与Ani少女形象相对应,Grok推出的情感陪伴男性角色被命名为“瓦伦汀”,取自《异乡异客》中的主角——这是海因莱因的一本小说,也是“Grok”这个AI名字的出处。这次,马斯特还特意在推文中解释,“To Grok something means to understand deeply and empathetically”(Grok意为深刻而富有同理心地理解),暗戳戳指向自家的“模型能力”。   据悉,“瓦伦汀”的性格原型分别参考了《暮光之城》的爱德华·卡伦与《五十度灰》的克里斯蒂安·格雷。     长期为scaling law所支配,AI创业公司烧钱现状在资本层面已经有着较高的接受度。   但随着AI增长速度放缓,单纯的技术比拼告一段落,模型发展进入平稳期,头部AI公司大刀阔斧进军情感陪伴赛道,可能是一种资本脱敏的暗示。   它或许意味着,资本为“前景”买单的阶段即将过去。商业化对大模型公司来说,越来越迫在眉睫了。   此外,AI情感陪伴虽是一片绿海,但也潜藏着伦理风险。有网友晒出“牵着现实的,想着虚拟的”情侣照,并表示“未来已来”。     但就像斯派克·琼斯《Her》所描绘的人机恋爱关系一样,AI不断深入现实世界,AI越来越像人,但它既没有物理的肉身,也没有伦理的责任。虽然它非常完美,或许比人类完美得多。   但它同时不可捉摸,算法黑箱的另一面始终存在着“看不见的手”。虽然各大AI公司再三申明,这“看不见的手”绝不是资本的阳谋。   不过,作为人类欲望形态的一种投射,当AI陪伴成为日常,人类的情感、亲密、孤独、想象力,最终将被引向何处呢?   需要注意的是,这仍然是将AI局限在人类时空的讨论。我们所谈论的AI角色陪伴,仍是将其框定在“仿人类”的范式中。但AI的真正潜力,或许在于作为加速器,引导人类穿越自身的限制,直面未竟的遗憾,抵达尚未抵达的未来。   换句话说,人类对AI的想象力止步于此了吗?

虎嗅网
6 小时前
日本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冷漠对抗社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知趣,作者:刘知趣,题图来自:AI生成 2018年的秋天,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正式上映,编剧是曾经写过《逃避可耻但有用》《非自然死亡》的野木亚纪子,剧集讲述了一位30岁职场女性,在东京这座都市丛林中的生存困境。 不同于日本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温情或励志的叙事,这部剧既没有职场逆袭的热血桥段,也没有浪漫的爱情救赎,而是用近乎冷静的视角,呈现了当代日本年轻人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 剧中的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女主深海晶每天早晨都会在通勤路上完成一次“表情管理”——前一秒还疲惫不堪的脸,在踏入公司电梯的瞬间,立刻挂上标准的职业微笑。 这个细微的动作,实际上也反映了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年轻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饱受困顿,连表达真实情绪都成了一种奢侈。人们不得不戴上社交面具,传统的稳固人际关系悄然瓦解。 根据日本总务省2022年发布的《社会生活基本调查》,20~34岁的人群中,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可以倾诉烦恼的朋友”。这一比例相较十年前,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这种人际关系的疏离并非偶然,而是日本经济增长停滞所引发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经济长期低迷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财务状况与消费观,还迫使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代际间的“厌老”与“嫌孩”情绪快速蔓延,传统的家庭纽带日渐松散;职场中“社畜”文化遭遇“无声离职”的反抗,同事之间的关系愈发功利;在亲密关系上,“单身寄生”成为常态,“无缘社会”现象不断扩大。 一、代际对立的加剧 “讨厌老人”第一次被写进日本内阁府白皮书,是2014年。当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为26%,而15~29岁人群中,有41%的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 数据的背后,是日本社会抚养比的几何级变化:从1990年的每5.8个劳动年龄人口供养1位老人,减少到2022年的2.1人,预计等到2050年,会进一步降至1.3人。 2023年,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在一次专访中,将这种现象称作是“期待落差”: 上一代在终身雇佣制里积累了年金和房产,而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一入职就面对“非正式雇佣”,他们看不到自己60岁时的现金流,自然也就不相信代际契约。 这种情绪在日本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在《小偷家族》里,柴田治就说过这样一句台词: 生下孩子就自然成为母亲了吗?那不过是器官在起作用。 电影上映的次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2018年新生儿数92.1万,是明治以来的最低水平;而30~34岁的女性终身未婚率达到27.4%,比20年前翻了一番。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2022年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了29.1%,创历史新高,而总和生育率仅为1.3,远低于人口替代水平。这种人口结构上的变化,使得代际资源分配的矛盾日益凸显。 山田昌弘在《希望格差社会》中分析指出,经济停滞导致年轻人的职业前景黯淡,社会保障支出继续向老年群体倾斜,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了代际之间的对立。 而这种情绪在现实中的表现之一,是社交网络上“老害”(指占用社会资源的老年人)标签的流行,以及公共场所“儿童禁止”标志的增多。 在小说《便利店人生》中,村田沙耶香同样描绘的是一位对传统家庭生活毫无兴趣的年轻女性,这个角色也反映了不少当代日本年轻人对生育和家庭责任的疏离态度。 二、职场关系的淡漠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工厂里“以厂为家”的标语随处可见。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将曾把这种“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理论化,称之为“内部劳动力市场”。 这套理论在2001年迎来拐点。当年,索尼率先引入美式绩效薪酬体系,随后富士通、松下等公司纷纷跟进。日本经济产业省2021年的调查显示:正式员工比例从1990年的81%下降到了2021年的63%;同一时期,非正式员工中20~34岁年龄段的比例从17%上升到了36%。 当“一辈子一家公司”变成了“几年一份的合同”,同事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像以往那样紧密,大家下班即路人。 NHK纪录片《无缘社会》就记录了一位名为铃木的派遣工的故事,她在电子厂工作了十年,但合同和工位始终都是临时的。因为担心被取代,即使生病也不敢请假,但最终,到震灾裁员时,一条短信通知收回了她的门禁权限,储物柜隔天就贴上了新人的名字,没有人关心她的离开。 日剧《重启人生》将这种淡漠写得颇具喜剧色彩:女主角在死后才想起来,自己连公司同期生的真名都没记住。 大家只是工作伙伴,离开公司就再无交集。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说:终身雇佣制的崩溃使得年轻人不再将公司视为归宿,职场关系变得更加工具化。 《我,到点下班》中女主东山结衣对加班文化的抵制,也正是这种心态转变的一个缩影。 现实工作中,随着员工在一家公司平均任职时间的不断缩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无声离职”(只完成基本工作职责,不参与额外职场社交)。加之职场竞争愈发激烈,同事之间都尽可能保持着应有的边界——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既不主动打听,也不轻易透露,生怕被卷入不必要的麻烦。更不用提在经济上行期时所流行的共同进步,因为那样大概率会让别人抢了饭碗。 这种普遍的疏离与自我保护,映射出了职场归属感与忠诚度的日渐消退。 三、亲密关系的瓦解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每五年就会做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最新一次(2022)数据显示:18~34岁的未婚者中,70%的男性、60%的女性“没有交往对象”,其中42%的男性、35% 的女性回答“不想谈恋爱”。 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被归结为三类:金钱、时间、情绪成本。 谈一场恋爱,等于多打一份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有点像是“关系通胀”。当收入停滞而生活成本还在上升时,亲密关系的价值就需要被重新评估。 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两条产业分流:一是需求端的“微缩化”,比如一人食、单人锅、单人卡拉OK等单人消费品的爆火;二是供给端的“服务化”,比如虚拟恋人、陪聊App等。例如,AI 聊天软件 Replika 日语版上线 3 个月,下载量就有几十万。 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里,男女主在咖啡馆里背对背各自看手机,这隐喻了爱情的最小化。影片在大陆上映的2022年,日本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中,“单人消费品”份额首次超过35%,这也被野村证券写入了“下行期黄金赛道”报告。 此外,日本内阁府2023年发布的《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显示,20~39岁的人群中,约有65%的未婚男性和73%的未婚女性处于无恋爱关系状态。NHK特别节目《无缘社会》还揭示,日本每年约有3万人“孤独死”,其中不少人在生前就已经和社会完全失去联系。 上野千鹤子在《一个人的老后》中说,经济压力使得年轻人不得不延长“单身寄生”(与父母同住)的时间,但这种共居往往缺乏真正的亲密交流。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结尾男女主的“平静分手”,也不过是当代年轻人对亲密关系保持理性距离的表现。 四、孤独是被动的选择 从《小偷家族》里共享一碗乌冬面的“临时家庭”,到《怪物》中因孩子一声哭闹就报警的邻里关系,影视作品记录了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敏感与疏离。 社会学家本田由纪曾指出,经济停滞会重塑人际关系的形态。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从家庭到职场,从恋爱到养老,社会都在经历一场静默的关系重构。 但这种变化不应该简单地归咎于个体的冷漠,而是一个社会在长期低增长下的自然调适。 孤独不是选择,是时代强加给每个人的生存策略。当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感时,人们会本能地退回到自己的壳中。 而如何在这种收缩中保持基本的社会连接,才是日本,以及许多面临相似挑战的社会需要思考的长期课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知趣,作者:刘知趣

虎嗅网
7 小时前
我去了Keep首家自营店:看到一个运动APP的线下新思考|消费现场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柳柳 编辑|苗正卿 题图|虎嗅拍摄 从Keepland退场到自营门店探索,再到赛事生态搭建,Keep正在持续调整线下业务,重新校准消费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   进入2025年,Keep在线下的健身房业态尝试 “keepland” 已基本宣告走向尾声。与Keepland的退场形成对比的是,Keep在线下零售和赛事场景的发力。   Keep中国第一家线下自营产品门店落地在了上海浦东嘉里中心2楼——这一选址颇具深意,隔壁是跑鞋品牌布鲁克斯的中国首家线下旗舰店,后者今年第一季度内营收超过200%的增长。而在浦东嘉里中心一楼,始祖鸟、迪桑特、可隆、萨洛蒙、AIGLE、HOKA、lululemon等品牌门店聚集,成为Keep “邻居式” 市场参照,精准触达周边高端消费人群与运动爱好者。   走进这家门店,能清晰感受到Keep对 “产品体验” 定位的侧重。门店占地172平方米,定位为零售体验型门店,零售与体验区域占比约为七比三。   门店内陈列覆盖全品类运动装备:从家用智能大型器械(跑步机、椭圆仪、单车)到小型器材(美背八字拉力器、力量训练阻力带、软胶壶铃),从运动服饰(瑜伽服、速干衣、跑鞋、户外背包)、智能穿戴设备(运动手表、手环、体脂秤),再到健身食品(左旋肉碱健身饮料即饮、富铁软糖胶原蛋白、胶原乳清蛋白粉),几乎涵盖家庭健身与户外训练的全场景需求。    图片来源:虎嗅拍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门店靠窗一角专门划分出运动体验专区,消费者可现场试用智能体感机KS的课程和跑步机的减震效果、测试运动手表的心率监测功能,甚至穿着新款运动服进行简单的拉伸动作 —— 这种 “沉浸式试用” 模式,是线上渠道难以替代的线下优势。    图片来源:虎嗅拍摄   虎嗅探访了解到,智能运动手表和智能体感机KS是Keep线下门店今年主推新品,包括大型器械在内的设备均与会员体系绑定,借助 “硬件 + 服务” 的联动促进用户转化。    实际上,Keep对线下的探索最早始于线下健身房。2015年,Keep从线上健身课程起家,三年后开设线下运动空间Keepland。成立之初以自营模式进行探索,后改为与健身房合作的轻资产模式。这个早期切入线下健身场景的核心载体,曾被寄予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闭环的厚望,巅峰时合作门店超300家。但如今,Keepland已基本落幕。据悉, Keepland现存外部合作门店已终止合作,且目前无任何后续拓展计划,负责运营与拓店的相关部门早已完成裁员。   Keepland闭店的调整并非偶然。近年来,线下健身房行业深陷租金高企、获客成本攀升、用户留存难度加大的泥潭,而Keepland以团课为核心的模式,在与传统健身房、超级猩猩等新兴精品工作室的竞争中逐渐失去差异化优势。   一位接近Keep的人士曾透露,Keepland单店月均营收始终没能突破15万元,而同等面积的超级猩猩门店能做到25万元,无论是团课的场地利用率,还是教练成本控制,Keep似乎始终没找到比对手更优的解法。Keepland单店盈利能力始终未能达到预期,持续投入难以为继,战略收缩成为必然选择。    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营收曾一度被视为Keep整体业绩重回增长的希望,过去两年的重要动作基本围绕消费品和内容两大业务展开。两年前,Keep首次与跑鞋品牌亚瑟士联名,填补品类留白、丰富产品形式,并在自有商城销售。不过,现实是自营产品这一市场空间并未如想象中宽阔。   另有资深运动用户告诉虎嗅,Keep的线上电商和线下门店,用户服务及产品线虽然齐全,但每个运动品类的服务与单品在细分领域都已有头部品牌——例如跑步领域已有悦跑圈,赛道竞争激烈。    当线上健身基因遇见真实的运动场景,Keep也在挖掘线下To B端的商业化机会。线下赛事正在被keep视为除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外, 更新的增长引擎。虎嗅获悉,据内部消息,Keep今年已调整消费品业务的规模目标,转而将资源向更具爆发力的赛事组织领域倾斜。   招股书披露,Keep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财报显示,2023年起,在虚拟体育赛事的拉动下,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收入首次超过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其中,Keep奖牌的社交价值已成为用户参赛的核心驱动力。2023年,Keep推出过近百场付费虚拟体育赛事,参赛报名费在20~179元之间,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完赛即可获得实体奖牌。   但相比2022年,2023年虚拟体育赛事的业绩增长速度已经大大放缓。这一趋势在直接推动Keep这两年将虚拟体育赛事业务重心向线下迁移——线下赛事成为近一年核心发力点。    2024年,Keep以技术服务供应商的身份参与到多场马拉松,首次实现官方配速员线上组队和领跑状态的全程可视化。例如,兰州马拉松、武汉马拉松引入Keep,通过实时配速提醒功能精准切入,一反传统赛事仅依赖视觉识别配速员的局限性。   虎嗅获悉,目前,Keep已在核心跑者聚集的城市商圈落地 “城市 K 马”“好骑” 等系列赛事,并联动商圈内餐饮、零售品牌打造 “K 马跑者友好快闪店”。用户完成指定跑步挑战后,可到快闪店兑换潮流联名周边(如印有赛事logo的运动水壶、定制T恤等)。这种 “运动 + 消费” 的场景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赛事的参与感与传播力,也为线下合作商家带来流量增量。    今年2月,Keep官宣“All in AI” 计划打动二级市场,从“推荐课程”转向“生成课程”,5000+官方课程中15%由AI生成,可替代部分传统私教的功能,并将AI技术深度赋能运动计划制定、装备推荐、赛事体验等环节——线下门店的智能试衣镜可通过AI分析用户体型推荐合适的运动服饰;赛事中可借助AI实时生成个性化训练建议。   “All in AI” 计划布局公开后,资本市场率先得到反馈,股价一度上涨,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这家企业,市场则期待Keep能够在2025年履行盈利承诺。    从业务线条的角度来看,线下自营门店承担 “产品展示窗口” 与 “用户体验枢纽” 角色,赛事业务负责 “用户激活” 与 “品牌破圈”,二者与线上AI技术、会员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支撑着Keep在线下对盈利的冲刺。    从卖课程、卖产品,到线下卖“参与感”,Keep在重新定义自己的线下角色。未来,Keep线下场景的价值或许不仅只是单一营收来源,而是连接用户、验证技术、沉淀品牌的关键纽带。但这场答卷的评分标准,还握在用户和市场手里。 #虎嗅商业大消费编辑柳柳,关注消费商业,行业人士欢迎交流加微信:ST-L105,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liuliu@huxiu.com

虎嗅网
7 小时前
你买的 Sandisk U 盘里,竟然免费赠送了文件加密软件:PrivateAccess

在小众软件论坛里,有同学提了一个简单粗暴的问题:https://meta.appinn.net/t/topic/73109 求一款加密软件 具体要求是:有一个U盘,里面放了一些工作文件,但不想让人看到

小众软件 - 分享免费、小巧、实用、有趣、绿色的软件
7 小时前
历史性突破:中国战队提前锁定“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冠亚军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据中新网报道,被称为“机器人足球世界杯”的 RoboCup 正在巴西萨尔瓦多举办。在类人组成人尺寸组别比赛中,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会师决赛,提前锁定冠亚军,两支队伍使用的均是中国国产机器人加速进化 T1。 在类人组小型尺寸组别比赛中,清华大学 TH-MOS 队和德国 Boosted HTWK 队打入决赛,两支队伍使用的均是中国国产机器人加速进化 K1。 RoboCup 是国际最高级别的机器人赛事,人形组比赛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据IT之家了解,本届赛事汇聚了来自中、美、德等 19 支顶尖战队。此前,从未有中国战队在 RoboCup 类人组夺冠。

IT之家
7 小时前
微软介绍 .NET 10 多项改进:优化结构体参数编译效率、引入后量子加密 API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微软于 7 月 15 日推出了.NET 10 Preview 6,官方发文介绍了相应预览版更新,围绕即时编译器(JIT)/命令行工具(CLI)改进、新增的后量子加密(PQC)API 进行介绍,IT之家整理如下。 在即时编译器(JIT)优化方面,.NET 10 针对结构体参数(Struct Argument)的编译效率进行了提升。此前,由于结构体在传递过程中会被提升到堆栈或寄存器中,可能引发一系列性能瓶颈情况。 如今,微软调整了编译器的寄存器分配逻辑,能够有效减少执行期间的内存访问次数,在数据密集型运算和高频循环场景下能显著提升运行效率。 而在命令行工具(CLI)方面,过去开发者在使用 .NET CLI 工具时,需先在本地完成安装,导致 CI / CD 流程或容器脚本在维护环境依赖时较为繁琐。 微软介绍称,本次更新专门为此引入了一项“一次运行模式(One-shot tool execution)”,开发者可通过“dotnet tool exec”命令直接运行来自 NuGet 的 CLI 工具,无需预先安装或管理本地依赖项,从而大幅简化开发、测试与部署流程,特别适合在不同环境中临时调用工具的团队使用。 在安全层面,微软本次引入后量子加密(PQC)API,预先公开抽象接口,为未来支持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加密算法作准备,目前相应 API 已整合进核心类库,开发者可提前进行各种测试。 除此之外,.NET 10 Preview 6 还带来了多项细节改进,例如为 JSON 序列化部分加入“严格模式”,新增禁止重复属性定义和更严格的数据验证逻辑,有助于减少序列化错误及兼容性问题;为 Blazor 框架引入了全新的资源预加载组件与表单验证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了 Windows Forms 暗色模式界面支持等。

IT之家
7 小时前

最近更新

今天从 83 个 RSS 源接收到 1025 条更新。

创建您自己的订阅

最受欢迎的订阅

天下专栏 - 中国日报网
卢璐说 - 简书
晚晴幽草轩
光明网
36氪
简书 - 创作你的创作
要闻 - 中国日报网
paper - Last paper